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 ,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 ,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 ,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 ,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 ,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缅甸陆块的形成与缅甸民族起源关于缅甸陆块的形成 ,由于缅甸的考古挖掘和地质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 ,有关资料和材…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以普遍文化模式为视角,分析了缅甸民间文学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缅甸民间文学是缅甸文化的组成部分,缅甸民间文学既从缅甸文化中汲取营养,又反过来对其施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钟智翔 《东南亚》2004,(4):59-62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包括了作为社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相互义务。缅甸是一个以佛文化为主的东方国家 ,佛教伦理思想是维系传统社会的主要力量 ,在缅甸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缅甸社会而言 ,伦理既是最重要的社会手段 ,又是重要的社会目的 ,它是对缅甸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一、缅甸的伦理思想起源于佛教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地理———文化单元。从整体上看它属于所谓澳亚文明圈 (Austroasiatic)。佛教在缅甸的传播一般可以看作是澳亚诸文化集团内先进的宗…  相似文献   

6.
缅甸红龙书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龙书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于缅甸社会生活舞台上的左翼进步文化出版团体,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却在缅甸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于民主思想在缅甸传播和缅甸民族文化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进步思潮一起开始传播到缅甸。尽管当时英国殖民当局严厉地禁止宣传苏联情况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进入缅甸,但是,人们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苏联,了解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  相似文献   

7.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8.
姜永仁 《东南亚》2009,(1):67-71
从文化视角来看,《琉璃宫史》对缅甸小乘佛教发展史、缅甸文化发展史、缅甸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史均有比较详尽的记述,因此,《琉璃宫史》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可以说,《琉璃宫史》是我们了解缅甸文化发展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说全国共50多个民族,一说50多个民族中包括100多个支系。缅族是主体民族,除缅族外的几个较大民族有掸、克钦、钦、克伦、克耶和若开等民族。如按语系分类可分为五大语系,即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孟高棉语族和马来语族。缅甸民族大多属蒙古人种。缅甸人的起源,据多数中缅学者的考究,如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和缅甸著名考古专家吴坡腊先生认为,缅族的祖先来自中国甘肃省洮河一带地区,大约从公元2世纪开始向南迁移,约公元7世纪,经掸邦高原逐步迁入缅甸叫栖一带地区定居下来,后来又逐步流散到缅甸中部平…  相似文献   

10.
缅甸社会主义是否宜于引进外资?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自从七十年代初期当缅甸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弱点的首批迹象已经明显暴露出来以后,缅甸政府和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各级人员便已经讨论过(即使只是私下的议论)这个问题。但是缅甸军官们的未遂政变的企图之一(还有其他的企图)便是从国外引进“合办企业  相似文献   

11.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占领缅甸,我和“缅甸战工队”的战友们一道,告别反法西斯斗争中死难的同志们,告别我的第二故乡缅甸和亲友们,跨越崇山峻岭的中缅边境回国。几经辗转,最后抵达了延安。这段经历毕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缅甸大象     
在缅甸,问人们最喜爱什么动物,回答几乎是一致的——象。缅甸人从小喜爱象。小朋友们在家爱听老奶奶讲象的故事,在学校里爱画骑象的勇士,在动物园里爱看大象表演吹口琴、摇铃、拿大顶、蹬木辊,要是乘上象拉的花车转上一圈,那就更美了。缅甸民间有一种“象舞”,跟中国传统的“狮舞”相仿,由两人扮演,舞起来喜气洋洋。 缅甸是产象历史悠久的国家,据公元九世纪一波斯旅行家记载,当时缅甸国王有象  相似文献   

13.
宋清润  倪霞韵 《亚非纵横》2012,(6):15-21,27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美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美在缅甸问题上的沟通也在增加。未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走实,缅甸在美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美在缅利益的拓展,两国应在缅甸问题上增加协调与合作,既要以合适方式帮助缅甸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又要防止缅甸成为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角力点。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派遣到南方的日本兵当中进行最“幸福”的战斗的人们大概就是开战前夜从事缅甸工作的南机关的人们了。虽然是短期的工作,但南机关的年轻机关员们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殖民地解放战争”等口号并非虚构,而是具有实质性的,而且他们能够与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年轻缅甸青年同心同德,并肩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民主联盟已经执政。现政府的5年任期将成为缅甸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美国应该根据缅甸迅速出现的变化,重新调整对缅政策。一方面,首先如实地评估美国在推动缅甸民主化与经济发展中的长期利益;另一方面,评估过去25年里作为美国缅甸政策基础的制裁政策的功效下降情况。美国的决策者应当更为现实地界定对缅甸成功的预期是什么,避免设定缅甸未来5年无法实现的过高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估在东盟存在发展差距情况下的缅甸经济现状,并预计其未来前景。进行这种评估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因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资料。根据官方数据,缅甸自1999—2000年以来始终如一地宣布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在那个时期,缅甸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之一,而且是该地区大多数其它国家增长率的两倍。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国内生产总值两位数增长率却持有保留意见。更重要的是,这些增长率难以符合其它发展指标,缅甸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结构性改革。而且,缅甸和其它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像过去那样巨大。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了缅甸为取得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些改革:发展金融部门和奠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缅甸大选平静而顺利地完成,新政府也宣告成立。从缅甸新政府的组成和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缅甸新政府将面临难得的新机遇,主要表现为:民族和解使新政府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西方国家的外交压力减轻有利于新政府拓展外交空间;缅甸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新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缅甸经济,改善民生;缅甸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使新政府在其参与的各种多边合作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8.
缅甸发展透出一线曙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的缅甸形势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缅甸人民终于在黑暗中看到了走向民主的曙光 ,军政府内部矛盾有所缓和 ,对外关系局部好转 ;忧的是缅甸经济形势严峻 ,社会不稳定加剧 ,对外关系中仍存在“死结”。一、政治上 ,军政府与反对派的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军政府内部斗争朝着有利于打破政治僵局的方向发展 ,但社会问题严重。在世界日趋民主化的浪潮中 ,缅甸如同一片孤舟 ,自1988年以来一直顽强地抗拒着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尽管军人一再强调其无意长期执政 ,但军政府一直拒绝将权力移交给在1990年5月大选中获胜的全国民主联盟 (简…  相似文献   

19.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20.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