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这句话,就是因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没有公正司法,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许丽英 《奋斗》2014,(11):32-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司法改革这一重点问题进行了部署。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创新司法体制机制既是全会的重要贡献,也是其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法治的精义在于坚持司法公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坚持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实践证明,人民信仰法律的真正力量,其实不是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而是法律能够得到公正实施。因此,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把"规范司法行为"确立为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基层检察机关与群众直接  相似文献   

4.
正司法是专门性的法律活动,旨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质追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必须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  相似文献   

5.
正公正司法是司法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并就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回应了社会和公  相似文献   

6.
杨伟东 《前线》2014,(12):10-12
<正>司法是一个国家法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解决纠纷、处理矛盾和维护稳定的重大使命。通常认为,司法是维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化身,是捍卫社会公正的屏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立足于此,《决定》的相关举措立意不仅在于提高司法的公正性,而且更在于通过司法公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和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辽宁省委结合本省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需要,以建设法治辽宁为核心,就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出了详尽的落实意见。其中,坚持公正司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政法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司法机关应当以此作为活动准则和行动指南。司法实践中,司法活动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进为民司法、阳光司法、公正高效司法、清廉司法,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主体价值感、亲近感、神圣感、信赖感、美誉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坚定对宪法的真诚信仰,党员干部要带头真诚信仰和学习实施。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实施宪法,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既自觉在宪法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公正是永葆法治活力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重大举措[1](P25),为中国法治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中国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既取得了一系列的法治建设成绩,也存在法治建设的一些不足。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从社会公正的视域来看,中国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公正司法的重大意义,就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结合司法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理解公正司法谈几点思考和体会。司法公正与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5,(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基层法院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具体、最密切的司法机构,是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对加强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塑造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霞  赵业福 《理论学刊》2007,(11):100-102
法律信仰构成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成熟度,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表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严重缺失,这也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塑造公民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有: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完善立法,加强立法的亲和力;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构建公正的司法体制;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同样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和彰显民主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其中重要支撑制度之一就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目标是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通过人民陪审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中国式"展示,而其中肯綮之要在于遵循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完善公众参与司法的方式和路径,"民主"与"公正"不能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横》2015,(4):1
<正>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14,(11):F0003-F0003
正临泉县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全国大陆地区第一人口大县,人口多、纠纷多。近年来,临泉县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司法公开总体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新要求、新期待,着力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狠抓司法公开,进一步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信,社会认同度得到了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院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先进集体"、"全国司法理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弱势群体在司法活动中往往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有效的弱势群体司法保护机制既是国家保障人权、完善法治、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因此,应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司法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一方面可以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真正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正义与和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正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对此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进一步强化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既是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呼唤,也是人大努力而为之的法定职责。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为保证,以强化自身为基础,进一步创新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切实增强司法监督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正义是司法的价值目标,司法权的运作离不开法官,法官的道德倾向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法官只有对法律真正信仰,把法律作为社会公正的衡量器,作为社会行为的标准,作为可以依托的最后屏障.正义才有了最根本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高度重叠的制度设计,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举措。因此,探索设立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打破传统的法院设置模式,跨行政区划设立人民法院,应当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对解决司法痼疾、净化司法环境、保障司法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