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中日两国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在分析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比较与探讨,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一、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日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世纪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念以来,各国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便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全球高科技化、深知识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把注意力转向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的发展。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科技水平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而且都擅长借鉴外来经验,比较美日两国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科研有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与印尼军人政治参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是有着相似历史和相同政体的东南亚国家,军人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两国政治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国家独立过程和两国文化等的差异,两国军人政治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主要分三个历史阶段对两国军人政治参与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军人干政的共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小原国芳(1887-1977)是二十世纪初日本乃至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他全身心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活动,并且写下了大量教育著作,对日本及世界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代表作《全人教育论》内容丰富,思想深远,该书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想以及他在玉川学园进行的全人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日本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其中关于艺术教育的论述相当全面、深刻,颇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后,韩中两国迎来了重新确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文旨在探索与此相应的教育交流建设性方案。为此,本文回顾了1992年建交以来韩中教育领域交流状况,考察了目前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通过以两国留学生为对象进行的面谈及书面调查,考察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结论部分,简要阐述了两国政府层面需要共同改善的问题,以及民间层面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俄转轨道路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俄两国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制度的过渡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也因而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讨在相同的制度背景下两国改革选择不同道路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两国改革的绩效差异以及普京时期所进行的政治经济调整是否意味着对前一时期俄罗斯改革道路的否定,希望通过对俄罗斯转轨道路的反思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建军副教授撰写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一书于 2 0 0 4年 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共 2 8万字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 1 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历程 ,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印度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财政金融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中篇主要介绍和评估了印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的演变 ,并对中印两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进行比较。下篇题为“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这一篇除了对中印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总体比较外 ,还就印度反倾销对中印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国家创新能力比…  相似文献   

11.
印尼孔子学院工作始于2007年,目前已有6所由中印(尼)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中印(尼)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但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开设孔子学院有其特殊性。本文对印尼孔子学院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韩中两国建交以后,在学术、文化、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交流频繁,但是两国在有关女性问题的交流方面还不太令人满意。为了扩大交流,需要我们两国积极不懈的努力。通过国家、组织、个人间的相互交流,本着发展的目的,取长补短,补充完善各自的研究。 在韩中建交十周年之际,两国在各个领域都扩大了交流活动。本文将以韩中交流为中心,以两国女性之间的学术教育交流、友好城市交流以及文化艺术交流为重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外交理念,"民主联盟"是一种宣扬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种文化外交理念."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在东盟问题上展开的角逐,也代表着中美两国软权力的较量.本文通过对两者在东盟问题上实践的目标、影响、阻力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对两者进行一个较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一直被称为谜一样的国家。作为一个处于东、西方文化之间,既崇尚东方儒家传统道德又“嫁接”了西方文明成果的国家,作为一个在文化和国民性格上具有双重性而以“杂种文化”、“合金文化”或“苹果梨文化”等著称于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与国民性不仅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其他如课程专业领域研究的重视。实际上,作为一般逻辑规则,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改革在方向与进程中无不会打上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重要的是,从文化透镜去审视日本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日本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同时对于促进反思我国…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党在20世纪80年代转型后,致力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与巫统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建构是完全不同的建国方向,两者在最高权力的来源、统治阶层、意识形态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伊斯兰党现阶段重提伊斯兰刑法后,引起马来西亚两线制的重新分化与组合。由于政党之间的建国理念相异,马来西亚未来的建国方向大体上有三种:马来人主导下的民族国家、伊斯兰国和多族群国家。另外,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的崛起,令身处伊斯兰世界的马来西亚民族国家体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6.
姜锋 《德国研究》2002,17(4):8-12
本文以中德教育合作与两国各自的利益发展需要为着眼点 ,尝试对中德高等教育30年合作发展历程作简要回顾 ,并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分析。文章认为中德两国官方政策层面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目的和利益取向所存在的差异和矛盾 ,并不阻碍双方合作。而 30年中交流不断发展与扩大 ,国家和个人间在教育领域建立起了牢固和深厚的合作关系 ,正是双方不同的利益定位推动了交流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在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美、日间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战略层次上的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引发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并分析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国家在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改革、调整的同时逐步开放经济门户,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能源合作与发展作为振兴本国经济的基本途径之一。两国的能源结构有很大的差别,能源生产规模、合作与发展程度不一,但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9.
陈雯君 《德国研究》2004,19(1):41-45
本文在对德国民事司法改革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司法改革理念和司法改革实务两个层面对我国的司法改革进行了思索.我国在诉讼制度与诉讼程序上与德国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德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进一步改革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加上经济改革发展和国家立法管理上的要求,也需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为此有必要对中德两国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以资借鉴.由于个人所得税是一个由十分复杂的体系所构成的系统,所以本文的讨论仅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