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确地理解儒家诗教观,首先须区分普遍意义上的诗与文本意义上的诗。儒家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是对志、情的抒发。从生命存在的角度而言,情感是人类生命意志的经验性显现,诗歌是对生命意志的表达。志、情是合一的,是对人类生命意志的整体描述。志与情的区别是在人类情感内部显现的,分指情感的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儒家认为道德教化须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其关键在于恰当地抒发情感,而诗歌则被认为是其实现途径。诗教作为上古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便开始衰落,原因有三:礼乐制度的崩溃,诗歌的经典化与审美的独立。  相似文献   

2.
《新重庆》2007,(7):F0003-F0003
驻足镌刻千年的文明驿亭,回望纵横无疆的文字世界,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的历史是深邃的诗经、悲怆的楚辞世代传颂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是磅礴的汉乐、酣畅的胡歌此起彼伏的音乐,中国的情感是丰腴的唐诗、瘦劲的宋词交相辉映的诗歌。诗如画、诗如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大大小小的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的演变进程,以及历史舞台上,或恨或爱的众多英雄、市井人物粉墨登场的喜怒哀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诗歌乃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体裁,然而这种复杂的情感集合体却时常为读者们困惑,究其原因在于对诗歌"本义"的探析和对诗人"本意"的琢磨,而怎样正确理解此二者,是我们鉴赏诗歌、还原诗人本意首先要理清的问题,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王福元 《求索》2013,(1):141-143
宋祁诗歌突破前期西昆派的樊篱,在诗中大量抒写自我的情感,表达对衰老的叹息,对仕途的失意、惊恐和担忧,同时也表达对朝廷的感激、思念以及回京的喜悦与忧伤。宋祁的这类诗歌对自我进行了安慰和心理调节,其关注内心情感的方式对江西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诗中对感情的节制则体现了向儒家中和之美的诗学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中国足诗的国度,诗歌优秀传统源运流长。诗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诗歌标准和诗歌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诗歌的基本态势和面貌,从而,产生了诗歌与时代、与大众的关系,诗歌的社会影响,以至对诗与非诗、好诗与非好诗问的小同评判。我认为,真正的好诗应该反映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把握诗歌情感,是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不能靠直接的教化,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悟、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调动其主体性,需从培养学生思维的关联性、扩散性、准确性、全面性几个方面共同展开。  相似文献   

7.
《求索》2014,(12):163-166
“野鹤之诗”即“一野鹤之人、之史也”,其诗歌具有鲜明的“诗史”特点。正是基于丁耀亢诗歌的这一特点,我们通过对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牡丹诗的解读,就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下的人生感悟及其一生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禅意也是一种诗意。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同时也是禅诗不鸣惊人之刻。越来越多的禅僧加入到诗人的行列,对诗歌是一个福音。从那个时候起,以诗人禅,以禅入诗,已经普遍。如果说,诗歌是一种土壤,是一种天空,禅意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的种子,是某个生命的翅膀。它不是无物,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厚厚的积淀,本自天成。它使得诗歌在这里衍生成出了一种活脱空灵而又机趣天成的意趣来。  相似文献   

9.
宋阳 《求索》2010,(2):180-182
诗思是伽迭默尔哲学的一条隐秘的思想线索。早在1934年,伽达默尔就撰文《柏拉图与诗人》从哲人的角度替诗人辩,此后陆续写下了《歌德与哲学》、《诗歌与模仿》等充溢诗思的文章。在《真理与方法》之后,他发表了《诗与标点》、《我是谁,你是谁?》等重要诗论,表达了作者对诗思的推崇和向诗语的回归。与西方传统诗学不同,伽氏诗思不断逼近诗的本质内涵与存在本真,具有如下三要点:诗歌以其语言确立而存在;强调诗人的现代社会地位,呼唤人类倾听贤明的能力;诗在自我展现中打开一个通往存在的世界,诗意世界是人类的归居。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7,(1)
《正月》与《离骚》虽然时代相隔久远,但在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段方面存在相似性。两首诗创作时的背景都是国家政治昏暗、小人佞臣充斥朝廷,诗歌主人公形象及其思想情感具有相似性,诗中君主形象、得志小人形象、广大人民形象也存在相似性,两者都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的创作手法。这说明《正月》可能对《离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还想去台湾     
正十多年前随团去台湾考察出版业的活计,也游览观光,后者虽是走私性质的夹杂,却也是惯例。究竟是否取经回来投入运营,肯定惭愧,但还是长了一些见识。比如,出版社的翻译和编辑是在家里凭借网络上班的自由人,他们印刷设备的先进在我们面前炸出天价,其发行销售、广告运营都让我们"哇噻"不已。现在我还想去台湾,是重复但不可能是真正的重复。人类是最易于厌倦重复的动物,尤其是那些被客观因素捆绑着的重复,都可能像各种各样的盔甲、眼镜和牙套。人类衰老的原因,在科学家探明之前,应该归罪于从倦。然而主观情感需求的重复里,就可能有诗歌、音乐与舞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从1920年发表《西岸》开始到1931年发表《奇迹》为止.新诗创作历时11年多,留下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遗诗《真我集》,诗的数量并不为多,但诗的分量却很重。他对新诗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闻一多诗歌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内质、诗歌的格局与诗歌的艺术品位上。一、体现在诗歌的内质上,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相统一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为诗人深层的精神意识,它一在贯穿于闻一多的整个诗歌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语言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语言方式不是叙述和解说,而是呈现。生命和语言的一体化,使诗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不可置换的特性。诗歌语言是合乎生命自然的、化合态的、旋律化的、富有新鲜时代感的语言,是以规则的体式来规范生命的诗性体悟。语言的选择和生命的律动是诗歌由生命向语言转化或同构呈现的两个方面。新诗从情绪表现到语感呈现,既有许多成功的尝试,也存在“非诗化”倾向。只有通过对诗歌文本中语言的体悟与研判,才能达到诗与非诗的最终界定。  相似文献   

14.
卜庆安 《求索》2008,(3):188-190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形态不同,表现方式多样,但都以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意象为核心,和着美感的节拍,流溢充盈的情感,抒发诗人对生活生命以及大千世界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体,诗与歌通常被合二为一称为诗歌。这本是有充足理由的。然而,在中国新诗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那种自古以来合二为一的诗歌正逐渐变得名不副实:诗歌中如歌的抒情因素与表现形式已大幅度剥落。同时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目前流行歌曲中诗意成份(尤其是对时代、人生的哲理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郁。比较一下诗与歌目前状况与发展趋势,也许有助于认识这两种既有密切关系而又有相当区永1的艺术。一、诗:歌的剥落考察诗的起源,不论中西,最终往往都能回溯到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同源状态,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诗歌在社会上的流传和影响远不及小说、电影或电视,甚至到了读诗的比写诗的还少的地步。有些人认为现代诗的不流行.主要由于它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艺形式;更多的人认为.由于现代诗直到现在还未找到一种固定的形式,不能象古。诗那样易记易背.便于流传。我们并不全盘否认这些说法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但是.也不得不指出这些观点的天真。因为这是人类诗歌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和文学体裁的日益增多,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物质财富重庄下,人们频繁的社会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诗急剧滑坡的原因世界上不论是什么民族或…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包得义 《求索》2013,(1):130-133
诗僧康宝月,知名于萧齐永明年间,颇得当时帝王、名臣之赏识;其通解音律,擅长作诗,梁钟嵘《诗品》中称其诗"有清句"。文章探讨了康宝月的生平及其在永明年间的行事,分析了其传世诗歌具有的模仿乐府旧题、表现艳情内容的两大特色,认为其诗风格清新流畅,与文人同类诗作相比也不遑多让。最后论述了其诗歌余韵波及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在八十多年的流程里,几经波折,形容百般,诗歌流派和群落明明灭灭,新、旧两体明分暗渡,构成20世纪中同诗歌灿烂的星空。自由体新诗在新文化运动中、30年代、80年代掀起三个高潮后回落,中国诗歌数度陷入迷惘和困境。当代诗歌繁而不荣,昌而未盛,意象芜杂、零乱,题材雷同,主观意绪排挤诗质,语言粗陋且平庸,诗歌产品“私有化”现象严重……中国诗歌以何种姿态推启新世纪的门扉?笔者认为,中国诗歌必须调整目前的“自流”状态,注重纵向汲取和传承,不废横向移植,吸纳姊妹艺术的优质,潜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灵魂的内层,追求诗歌本来命义,重建现代汉诗的语境。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诗     
正周恩来爱诗、写诗,留下了近20首脍炙人口的诗。周恩来的一生与伟大光辉相连,其本身就是一部恢宏瑰丽的诗篇,曾引发数以万计的诗歌为他吟咏,此情绵绵,直至现今,令人叹为观止。一诗,这个高度集中反映现实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周恩来的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