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之宗,而且还具有其他词派的某些特点,这就使她的词具有婉约、洁新、刚健、隽永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主要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正诗的语言,在精炼、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娴熟程度。《醉花阴》、《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多半是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含蓄、委婉,语言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2.
<声声慢>是婉约词宗李清照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词作以富于愁悲含义的意象组成典型环境,反复渲染愁情,将飘零之苦、身世之悲、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等感受融合为一天的生活实录,极具个性又深寓时代苦难的深悲剧痛.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词论》是她创作理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分析《词论》论词六条标准,论述了其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从而折射出李清照在词作上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词以"婉约"为宗,李清照素被称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其词摒弃晚唐、五代时浓艳柔媚的词风,以清丽见长.她的前期词以柔婉风格为主,大都表现和丈夫分离后的闲愁情怀,擅用白描手法刻画柔美的女性形象,语言含蓄.而后期则以沉重凄婉为主要基调,笔调沉重,表达出深婉哀怨的词境.  相似文献   

5.
词以"婉约"为宗,李清照素被称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其词摒弃晚唐、五代时浓艳柔媚的词风,以清丽见长.她的前期词以柔婉风格为主,大都表现和丈夫分离后的闲愁情怀,擅用白描手法刻画柔美的女性形象,语言含蓄.而后期则以沉重凄婉为主要基调,笔调沉重,表达出深婉哀怨的词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宋代词坛上,她于苏豪、柳俗与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自成风格,把婉约词发展到新的高峰。词是作家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写照。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作者生活和性格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研究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学创作和鉴赏水平。也有利于客观估价李清照的词在整个宋词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宋词不同风格流派及它们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作家,但在这庞大的作家队伍小,女作家却是寥若晨星,而象李清照这样不同凡响的女词人更是少有。诗、词、散文,她都有较高的成就,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具有婉约、清新、刚健、隽永的特点,使她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她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相似文献   

11.
12.
自吴文英词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风格特征争论不休。从其词作的艺术表现来看,吴文英词具有秾挚绵丽和超逸沉郁双重风格。秾挚绵丽风格是对温庭筠、周邦彦的继承与发展,而超逸沉郁的风格则是南宋大环境影响的结果。此外,吴文英词还兼具有流丽疏快的异彩。  相似文献   

13.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而词的数量却很少,今仅存144首.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词作中,篇篇发自肺腑,首首凝聚衷情:直抒爱国情怀、修仙学道、艳情婚姻,表现隐逸情趣,表达生活感受等内容,应有尽有,可谓思想丰富,题材广泛,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4.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视“气象”,充分体现“圣人气象”的“寻孔颜乐处”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而熟观圣人之气象是实现“学至圣人”修养目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视“气象”,充分体现“圣人气象”的“寻孔颜乐处”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而熟观圣人之气象是实现“学至圣人”修养目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文学,为人类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珍藏,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北亚产生过尤为深钜的影响。这种影响,接受国日本的学者比之为“阳光”。日本填词之学,就是直接吸取这“阳光”而诞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明治时期是日本词学的黄金时期。森槐南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卓然特立地追摹苏轼、辛弃疾而进行新人耳目的创作:拓展题材,以词悯农;冲决体式,以词代柬;新变手法,以词畅怀。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崇尚苏轼、辛弃疾:独表心志以接武东坡;比拟苏辛如天孙织锦;标举作品为推称范例。这些别开生面之举,不仅在日本填词史上具有重大功绩,而且在中日文学关系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页。可惜至今对其研究者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7.
沈瑜庆,近代诗人、政治家,主要诗歌结集为《涛园集》。本文认为,对沈瑜庆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应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体中常见词"可以"词义特征并非单一,而法律语体中"可以"的语意特征更趋复杂。本文通过对该词《刑法》用例的全面归纳与分析,探求《刑法》中"可以"的各种不同的语意特征。一般法律人士认为,《刑法》中"可以"主要表示授权性规范,给司法机关以自由裁量权,即表示"可能"意,而实际情况则不然,所以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