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赵亚娜 《国际展望》2023,(1):136-152+158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全球治理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罔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动力不足。中国结合自身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扩大绿色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合作,推进绿色金融,搭建合作平台,交流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合作的深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彰显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对全球环境治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形成了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规范,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分歧扩大的趋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继续基于发展中国家立场,强化身份认同,密切利益契合点,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全球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的环境成本,通过掠夺资源、转移污染企业、垃圾出口以及设置环境壁垒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掠夺,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帝国主义行为不仅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破坏了全球生态平衡,威胁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深了全球发展的不公正性,使得全球环境非正义现象持续加深。面对生态帝国主义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应对,倡导环境正义,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全世界既掠夺资源又倾倒垃圾,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展开双向度掠夺。同时,它们还企图打着"民主"、"人权"等幌子对此予以美化、掩饰和辩护。生态帝国主义不是一项政策,而是根植于资本主义无限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之中的全球扩张现实。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市场、技术、道德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建社会主义才是唯一出路。面对生态帝国主义,我们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联合斗争,完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与投资制度,理性分析国外环境理论,避免生态帝国主义向我国延伸。  相似文献   

4.
源于欧洲环境实践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其目标是对现代工业化社会如何应对环境危机进行分析,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的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和市场机制深入发展,生态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演化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源自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超越,中国式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绿色资本主义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修复危机的新表达。然而,这一理论与实践却遭到了西方左翼学界的批判。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绿色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在绿色伪装下持续扩张的新样态,它不仅无法彻底消解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反而诱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展开理论反思,他们聚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围绕“去增长”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但他们普遍否认绿色资本主义的可持续性,将推动社会生态转型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总之,系统梳理当代西方左翼关于绿色资本主义研究的新进展,既有助于我们研判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动向及实质,也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一些西方理论家指出,全球化已经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他们认为,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以往数十年中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加,其生活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辅相成的历史。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塑造着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基本样貌。当今全球秩序是一个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和霸权主导特征的不平等秩序,西方文明在其中居于强势与主导地位,美国掌控世界文化霸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连同其所属的文明处于弱势和不平等地位。现有的以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没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诸多矛盾,亟需进行重塑。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是体系化的理论认知,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指南,为重塑全球秩序指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思想既有共同价值内涵,也有其各自鲜明特性。在哲学基础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原子物质、自然法和个体理性角度出发来论证世界主义中的个体价值,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宗教哲学、主观感知与自我体验的角度来追溯其哲学基础与思想源头。在理想社会秩序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正义和权利视角来论述应然的人类社会秩序,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是从维系宗教情感、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类社会秩序。在关于未来理想社会模式及超国家共同体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具有更多的政治理想色彩,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体现了自身的宗教社会性与本土性的特征。世界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主张推动着政治学理论及其实践向更加文明的方向转变:从不同文明冲突到人类共同价值的营造;从不同文明的相互包容和尊重到和谐文明秩序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从国家间权力政治和权力博弈到世界主义权利政治与合作;从道德哲学理想到现实制度实践;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国家;从民族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从超国家共同体设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大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虽然提出废除资本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等激进观点,但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的批判根本没有走出马克思主义洞察和预示的视野而缺乏新颖性,在寻找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力量和途径上因找不到依靠的阶层和明晰的道路而存在茫然性,在未来理想社会的构建上因带有浓重的乌托邦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而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因素导致其前景并不乐观,最终可能会转向生态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高潮逐渐转入低潮的原因和教训,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国际大环境的深刻变化缺乏清醒认识和有效对策:认为资本主义矛盾重重,却忽视了西方国家最大限度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统一的政治军事体系;重视同西方国家的军事对抗,却忽视了它们的和平演变政策;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却忽视了世界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民主化三大浪潮的兴起;认为资本主义处于总危机中,却忽视了它长期稳定发展;看到战争危机,却错过了和平发展的机遇。苏联模式难以持续解放生产力,调动人们的政治积极性,社会主义国家长期闭关锁国,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苏联东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探索徘徊不前,国际共运的分裂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高潮转向低潮。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3月 14日 ,在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上 ,美国学者科斯塔斯·帕纳约塔基斯 (CostasPanayotakis)以“资本主义稀缺的辩证关系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为题作了发言 ,认为生态危机、资源和生态承受能力的有限性使社会主义的物质极大丰富这一传统目标不得不加以改变 ,社会主义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 ,摆脱消费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可以说资本主义产生了稀缺的辩证法 :资本主义已达到这种程度 ,它为超越稀缺的非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着物质基础 ,同时 ,通过人为地再生产稀缺不断地阻挠这样的社会变成现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技术力量及其…  相似文献   

12.
生态殖民扩张是生态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作为连续15年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殖民主义也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以各种形式彰显出来,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应对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领导干部的"生态审计",对外采取动态的外资政策,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抵制生态殖民主义在我国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实行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家里,绝大多数都遵循西方政党政治的理论、制度法律及其原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多党政治体制虽然具有西方多党制的"外壳",却难以拥有其"内核"。从表面看,似乎是发展中国家的强势政党、政治领袖等对政党体制进行了"主观"改造,但实际上,许多客观的深层次原因决定了西方多党制在发展中国家"落地而难以生根"。西方多党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演变说明,即使最先进的外来文明、制度或体制,也要立足于本土才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作为真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具体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有机统一、人类主体性与自然先在性相协调、人化自然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异化、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等观点。在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潮流中,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拥有的内外生态资源助其实现了自身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从而创造了长期执政的奇迹。内部资源的异化、损耗与衰减,外部资源的分化与流失及内外资源未能及时得以更新、补齐,打破了平衡,使革命制度党陷入拥有的生态资源不足以支撑其继续执政的困境,最终不得不交出政权。鉴于此,为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要时刻注意经营自身的内外生态资源,使其持续增量发展;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优化组合已有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6.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出路--高兹的生态重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力图寻找一条解决危机的出路,生态重建理论则是其理论探索的结晶.生态重建理论既不同于所谓的环境主义,也不同于绿党的"非工业"乌托邦,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一种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清王朝国力明显衰退,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却蒸蒸日上。以武力为后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触角伸到中国。可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文明,清政府何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坚持传统的天朝外交而无本质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又为何调整对外政策从而走上外交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扩展国家和霸权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调节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对绿色资本主义的探讨并评价它们的社会、生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意蕴。一方面,绿色经济战略表明,自然的稳定化的确可以成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在形成中的绿色资本主义新形式也是如此,因为它处在了众多危机现象的交汇处;但另一方面,绿色资本主义需要其社会生态代价的外部化,即通常所说的"环境修复"。而这就意味着,绿色资本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排斥性计划,因而不能实现普世化,相应地,需要一次次合约式地或军事性地加以保护,以便排斥来自南方世界的新来者。  相似文献   

19.
李北方 《南风窗》2008,(9):42-42
在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和对矿产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局限,为了鼓励采矿业的发展,很多国家都规定了无偿取得制度。如今,这一做法已经被有偿使用所取代。西方国家的自然资源以私人所有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有为次。所有权归属不同,实现资源收益为全体人享有的路径也不同。以税为主有学者分类,资本主义体制下对自然  相似文献   

20.
大英博物馆是一种述说文明的方式。它要说的故事是从大门左手边开始的,那里有埃及、巴比伦、希腊以及罗马展区,它们是西方文明的根源。大门的右方,则有美国等“新世界”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晚近阶段。至于中国,则与其他亚洲展区并存于大门遥遥相对的另一端,是西方文明的他者,用以比对它自身的独特轨迹和性质。同时,它又是一座帝国的记忆。那些填充它叙事框架的木乃伊、大理石以及林林总总的珍稀文物,恰足以说明大英帝国昔年的强盛、诡诈和霸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