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星 《统一论坛》2012,(2):57-60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已经落下大幕。本次选举中民进党再次败北,原因很多,其中两岸论述的空洞与僵化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客观现实来看,两岸论述调整是民进党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进党败选的两岸因素对于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岛内外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观点也是五花八门。这些评论绝大部分都涉及到民进党两岸政策对这次选举产生的影响。尽管民进党内许多人现在依然不愿承认,  相似文献   

2.
舒萍 《台声》2005,(2):84-86
2003年以出版对台书籍为主要品牌特色的九州出版社特别邀集一批对台专家学者进行课题攻关.推出了《民进党研究丛书》。这是大陆首次出版研究民进党的丛书。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出版对台书籍为主要品牌特色的九 州出版社特别邀集一批对台专家学者进行课题攻 关,推出了《民进党研究丛书》。这是大陆首 次出版研究民进党的丛书。 《丛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完整的架  相似文献   

4.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3,(2):39-39
1月21日,继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访问大陆后,又一位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前台南市市长许添财率团访问大陆。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先后访问大陆,对于民进党进一步了解大陆,无疑会有帮助。过去民进党在“台独”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大陆采取敌视、对抗、不相往来的态度,导致一些民进党籍人士对大陆的认识不足,也无法在了解大陆的前提下制定出令人满意的两岸政策,民进党确实需要对大陆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1)
<正>蔡英文即将赴美访问,行前她表示美方除了两岸政策等政治议题外,也想了解未来民进党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想法。就此而言,岛内民众应更有权了解民进党与她未来的财经政策在哪里?事实上,蔡英文虽非财经科背景出身,但其曾主导经贸谈判,备受历练,算是民进党内领导阶层少数尚谙财经发展者。4月中旬民进党提名蔡英文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其发表以《找回自信·点亮  相似文献   

7.
正民进党上台两年多来深陷执政困境,民望连遭重挫。为应对年底"九合一",民进党使尽浑身解数作困兽之斗,但仍难挽颓势。一、"双十讲话"包藏"两国论"祸心,图谋"联外抗陆"只能自取其辱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今年的"双十讲话"被岛内媒体讥讽为"走夜路吹哨壮胆"的选举文宣。尤其是在两岸关系上,卸下一度故作的"善意姿态",以"中国"称呼大陆,炮制"中华民国台湾"的错乱概念,闭口不谈两岸交流,公然指责大陆"文攻武吓、外交打压,伤害两岸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能不能执政?何时执政?这是台湾人民关心的问题之一.台湾资深新闻工作者杨宪村最近出版《民进党执政》一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作者的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投票率是反映选民投票热情的重要指标,大型选举得票数更是被看作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虽然民进党2008惨败之后在蔡英文党主席任内比较快地恢复了元气,但2012岛内选举显示,如果民进党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两岸路线,2016的两岸议题仍将成为民进党的“罩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5)
正摘编自2月15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开春之后,以民进党为多数席位的"立法院",将以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为优先法案。迹象显示,民进党原来在党主席蔡英文带领下,气势嚣张地草拟了两岸"一边一国"的监督条例,如今已不得不打退堂鼓,毕竟他们自知执政后,冲撞台海红线的后果是承受不起的。两年前所谓"太阳花"的群众运动后,民进党来势汹汹地坚持今后两岸所签署的协议,必须通过监督条例规范的程序,于是趁此收割他们近年煽动"逢中必反"的社会效果,拟订了"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摆明了要把"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制订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12.
倪永杰 《台声》2013,(5):52-52
前不久,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对外释出该党欲与大陆智库合办学术研讨会的信息,引起两岸媒体有关民进党即将启动与大陆交流甚至政治对皤的联想。此前民进党中央亦曾多次释出两岸政策调整转型的信息,但最后都化为泡影。人们不禁要问:此次民进党是真的做好了与大陆交流的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13.
港澳问题顺利解决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翘首期盼的伟业,也是我们党确立的21世纪三大任务之一。当今两岸间经济文化正加速融合,但两岸政治关系却因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上台而陷于僵局。今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指出:“广大的民进党党员和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大陆方面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访问”。  相似文献   

14.
刘红 《台声》2006,(2):22-23
陈水扁发表的以“拼政治、拼台独”为基调的元旦讲话,无疑是告诉人们,对于台湾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没有政策:对于“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台湾民意,他熟视无睹。陈水扁当局逆势操作,违反民意,执政效果几乎全部走向民进党自己主张的反面,可以说在“三台一选举”中遭到重创的民进党日子不好过。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1)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2017年12月19日上午,台湾调查主管部门将新党4位青年王炳忠、侯汉廷、林明正、陈斯俊带走问讯。新党代表团16日刚结束大陆参访回台,民进党后脚就以"危害台湾安全"之名下狠手。至此,民进党铲除异己、整肃统派、阻挡两岸交流的意图已是赤裸裸不加掩饰。  相似文献   

16.
黄涛 《两岸关系》2015,(3):14-16
<正>1月21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就国际、两岸、台湾内外整体情势进行评估,并就两岸城市交流进行讨论。蔡英文在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建立"处理两岸事务之机制",并加强信息和经验共享。台湾舆论认为,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识",主要意图是独揽绿营两岸政策  相似文献   

17.
鲁力 《台声》2007,(11):31-31
执政7年来.民进党走着一条两岸对抗之路。岛内政治上.民进党把民主变成阴谋与族群分裂.打压媒体.封杀民众抗议.干预司法;在经济上.贪渎成风.治台无能.发展无策,使台湾经济日趋边缘化.失业加剧.自杀率高升。最新的一项民调显示,56%的民众认为.民进党把台湾掏空了!  相似文献   

18.
锦宏 《台声》2013,(11):39-40
9月26日,民进党举行第5场“华山会议”,具体讨论“如何解决两岸政治交流的失衡问题”。会议邀请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童振源、“立委”段宜康、环球科技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所长谢敏捷、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及“中国事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林浊水担任引言。此外,包括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台湾教授协会会长吕忠津等人与会。  相似文献   

19.
台湾去年底"五都"选举,民进党得票大幅成长,延续上升势头,整个绿营对2012年"大选"的企图心进一步增强。新年伊始,民进党"大选"候选人之争逐步浮上台面,党内权力斗争拉开帷幕,两岸政策也在酝酿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22)
正摘自11月21日台湾《大华网路报》针对势不可挡的"韩流",民进党对韩国瑜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抹红及抹黑,均不值引述,而这也是在历次重要选举中,他们所惯用的手段。综合起来看,民进党就是未曾打过两岸和平牌,或许准确地说,他们打不出这张牌,因为做不到。至于向对手抹红抹黑,则很容易可以做到。安居乐业是全球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台湾而言,要安居,前提就是两岸和平;没有和平,台海必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