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权力制约的制度化。学者、官员与民众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存在争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界定并实现其底线、中层和高层价值。制度设计是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未来走向。建立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需要渐进式、日程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预防腐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世界各国关于预防腐败的制度和措施多种多样。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认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对于本国防腐作用是巨大的。"腐败-惩罚"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申报-公示-防腐"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官员的抵触心理是制约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探讨官员对财产公示的抵触心理,分析导致消极认知的基本知识结构、对该制度缺乏全面客观的知晓,不具备正确的权力认知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作用等成因,提出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官员知识结构,坚持行政改革与思想教育并重,纠正权力认知偏差,创造有利的政治社会环境等对策建议,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前.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破冰之拳”,各地官员与民众的反应截然不同。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另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民众支持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员财产要不要申报、能不能公示,成了民意与权力的PK。  相似文献   

5.
政府反身信任表征为政府官员向公民向度的信任情感表达,其作为一种成本节省机制可形塑良好的官民互动与合作,并强化政府合法性。文章将基层政府官员作为观察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赜了诱致政府反身信任发生的三组核心变量——官员公民责任认知、参与赤字、风险感知之间的统计学效应量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基层官员的公民责任认知对政府反身信任具有直接显著影响;其次,公民责任认知也可塑造基层官员的公民参与偏好,而公民参与程度又会影响基层官员的风险感知,进而决定其是否要将信任委托于公民。基于此,文章构建了融摄微观心理认知与中观制度规约的“官员公民责任认知-参与赤字-风险感知”的政府反身信任发生与发展的递归理论模型,以期为重塑政民互信秩序、促成有效的官民合作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央层面"上行下效"的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上行才能下效,为此,中央高层作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的政治决断,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前提;中央高层财产申报的实际行动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关键;增强财产申报受理机关的权威性与执行力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障;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世界各国政府反腐败斗争比较通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已经被国外证明了的终端反腐败利器。在我国,要想使反腐败斗争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法律为基础积极稳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由于官员腐败常常伴随着个人及家庭成员物质财富不正常的迅速变化,公开官员的财产状况、收入来源及其匹配程度,使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起到威慑或遏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之目的。而尽快构建国家顶层设计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将其以法典形式固定下来且彻底地贯彻实施,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反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反腐倡廉和法治政府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反腐败立法、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认为在制度设计上,行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使权力职责"规范化",政务信息公开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使权力运行"透明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使权力监督"立体化"。以上三个层面的工作是互相衔接、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官员财产公开是大势所趋,对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作用.但它真正实行起来面临诸多难题,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从认识层次、法律层次、制度层次及策略层次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举孝廉"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在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入官、保持官员廉洁和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诠释了"举孝廉"对当代公务员制度建设传递出的勇于打破现行利益格局、以制度约束权力、拓宽选任官员渠道以及敢于进行制度创新的当代借鉴价值,并结合当前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受阻这一客观现实,提出我国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应抓住机遇,选定部分注重德孝的地方政府和"孝廉"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名城,并配以严格的现代公务员选拔程序,在严格监督、审核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新时代的"举孝廉"试点工作,从而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务员廉政制度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反腐倡廉的新进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全面实施,有赖于能否摆正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与道德的恰适关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试结合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从制度和道德的关系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理论探析。我国拥有深厚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的历史传统,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围绕本国的道德资源和制度环境来建构。同时,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是道德责任与政治义务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民主政治和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构造合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理信息,分享治理成果,是修复信任障碍的有效路径。为此地方政府亟需通过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治理的制度信任、情感信任、过程信任和理性信任。  相似文献   

15.
官员申报财产立法,是进行权力监督、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当前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难的现象,对于维护社会转型期的总体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政府体制、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决策与政治发展规律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阻碍作用,认识到官员申报不仅是法制建设问题,更是复杂的政治学问题,充分证明了中国民主政治有序渐进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一块基石。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公示原则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而我国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问题,我国《婚姻法》未作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我国对此问题的基本研究出发,对夫妻约定财产的公示问题作些理论的探讨研究,认为对夫妻财产约定进行公示未必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而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即可达到目的。希望有助于该制度在我国未来立法中得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制度理论、文化理论是西方解释政府信任起源与影响因素的两种竞争性理论。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波、第三波数据,本文检验了两种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解释效力与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制度理论对我国政府信任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力,但是不同制度变量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和变化,制度绩效与政府信任的线性关系趋于复杂;文化理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低估,从文化视角解释政府信任应当关注公民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本文也验证了我国政府信任的结构差异和非均衡特征,有关政治代表性信任与行政执行性信任的区分,提供了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信任结构分化的有效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同时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政府信任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任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府执政所不可回避而又必须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政府要取信于民众,必须致力于塑造效能型、诚信型、互动型和服务型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0.
解读信托法     
信托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信托财产的独立原则,有限责任原则和公示原则.我国信托法赋予了委托人较大的权利.信托与代理、行纪、一般债均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