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人大》2006,(11):F0002-F0002,F0003
“十五”期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按照“抓重点、突难点、创特色、求发展、争一流”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创建平安云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这年月,“年”、“月”之类的词儿,在司法界出现的频率大了起来。比如,司法队伍整顿教育年、执行年、严打月、严打季,等等。 司法界出现这类的一些“年”、“月”,实在是好兆头、好现象、好事情: 第一,就像人们过一个年要长一岁一样,司法界每过一个“年”,就会进一步。司法界的教育整顿年,使司法队伍纯洁了一些、素质提高了一些;法院的执行年,使长期空对空的导弹发射终于落地了;公安的严打月、严打季里,社会治安也上了一个台阶。 第二,就像人们每逢过年就要来一番年终总结、新年计划一样,司法界每逢有一个“年”,也使司法…  相似文献   

3.
4.
论“一站式”服务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站式”服务方式作为政府行为方式的创新,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采纳。然而,“一站式”服务究竟是形式创新还是政府服务的新路径,是追求职能转变、体制改革还是满足于新型服务机制的快捷,要明白这些问题,需要对“一站式”服务方式进行价值的界定与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有法治保障。然而 ,作为“三农”法治核心环节的农村司法状况堪忧 ,主要表现为司法不独立、司法腐败现象存在和司法信誉危机。欲使“三农”司法走出困境 ,必须加强农村司法队伍建设 ,加快农村司法改革步伐 ,排除行政对司法的干预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司法改革的提速,“人性化”已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司法关键词,在司法实践中,各级审判,检察机关温情关怀的创新之举层出不穷。“司法人性化”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司法形象,提升了司法文明的品质,但与此同时,一些缺少规制的“司法人性化”探索也遭遇了不少困惑和质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7.
蔡小慎  贺利军 《前沿》2004,(1):9-12
“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在于它从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要求党和政府实现最广泛的社会价值。而行政组织变革的各项动因原初动力 ,即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和职能 ,提高行政效率 ,创造更多的行政产品 ,真正实现人民利益 ,其实质也是围绕“三个代表”的精髓展开的。文章重点论述“三个代表”思想与行政组织变革的方向动因、目标动因和价值观动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陈长洋 《世纪行》2007,(3):17-18
我国是议行合一的国家。国家权力的两大分工,一是行政执法权,二是司法审判权。后者还包括了“民告官”案件的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因此,司法公正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尤其是各种矛盾和冲突迭起的现阶段,司法公正更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9.
看上去很美     
林志明 《福建通讯》2000,(11):46-46
有好事者对九十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作了一个统计排名,结果发现,与“炒股”、“大款”、“走穴”、“下岗”等共列榜首的是“形象工程”。不过,前面的“俗语”大多出自老百姓之口,而后一个较高雅的词汇,则是各种媒体、大小公仆的流行“官话”。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行政主体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慧 《思想战线》2002,28(5):133-136
长期以来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 ,学校仅具有民事主体资格。重新界定高等学校在新体制下的行政法律地位 ,即“公务法人”地位 ,运用法人制度来处理高等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关系 ,是实现“以法治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公民导刊》2008,(8):19-19
事实上,人大代表“大小”之分是传统“官本位”和人们崇拜“权”和“钱”的思想在作怪,它实际上是将代表个人的行政权力或经济实力作为代表“大小”划分的依据,是对代表平等性的践踏。如果我们承认了人大代表有“大小”之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那些来自基层的“小”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履职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小”代表成了“大”代表的傀儡,  相似文献   

13.
实行“大部制”,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的重要选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实行“大部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的行政文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良 《桂海论丛》2007,23(4):45-47
“潜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文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因此需要从制度、规范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5.
潘国红 《人大研究》2023,(11):36-42
“两官”履职评议是近几年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实践中的创新举措,提高了人大司法监督质量和水平,促进了“两官”素质和工作质效提升。司法体制改革新形势下,要正确把握“两官”履职评议的定位功能、特点优势、方法步骤和法律效力,更加注重具体的制度体系设计,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更加注重法纪衔接、法法衔接,进一步增强履职评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杜以星 《求索》2011,(9):177-179
由于涉台问题的敏感性,系统研究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成果鲜见。“一个中国”原则是涉台民商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原则,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应取对台事务层面的涵义。现阶段,在“一个中国”原则指导下的涉台民商事审判中反而较涉港审判更具灵活性,尤其在送达、调查取证、裁判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两岸间的司法互助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该原则的适用也为解决诸如管辖权协调等深层次问题预留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7.
涉垡 《政协天地》2010,(6):23-24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新职能,通过试点单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立法滞后、制度不完善、尚处于摸索试点阶段等原因,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在福建的逐步试行,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从现实需要及实际情况出发,希望能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我省“十二五”规划进行规划、细化。我们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断深化行政体管理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一五”规划将行政体管理制改革置于首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深化行政体管理制改革是未来五年中改革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彭磊 《今日浙江》2010,(22):58-5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五五”普法启动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倡导法治文化主旋律,积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全省各地不断涌现出法治文化的新载体、新做法,并且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吴亚明 《台声》2014,(1):54-55
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于12月18日在台北揭晓,“进”字当选年度汉字。得票位列2至10名的汉字分别为“梦”、“福”、“信”、“爱”、“躁”、“控”、“开”、“革”、“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