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年初南方雪灾,华侨华人慷慨援手;近日圣火传递受阻,华侨华人挺身而出;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灾难,又一次让他们日夜牵挂…… 祖国有难,华人共援!赈灾"集结号"已经在全世界华人中高亢吹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放弃"双重国籍"对于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认为"双重国籍"的放弃既是中国争取印尼等国家、开展睦邻外交的国家利益需要,同时对于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又有其必要性;其局限性主要在于,国籍问题并非当时华侨华人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华侨华人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双重国籍"的放弃在当时只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本文还认为"双重国籍"问题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大国地位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中国并未因放弃"双重国籍"而失去华侨华人这一资源,因而此举无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还是侨务而言,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叶飞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省南安县金淘镇占石村.提起他,国内的归侨侨眷和国外的华侨华人都怀有一份亲切和敬仰之情,称他为"华侨将军",为他的光辉业绩感到格外的骄傲与自豪! 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在获此殊荣的将领中,他是唯一具有华侨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4.
战斗在山西抗日前线的归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抗战 8年的艰苦历程中,情系中华的海外华侨华人,秉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纷纷成立各种救亡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支持祖国抗战;还有数万热血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参军参战,其中许多人为国捐躯. 1995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侨将军"叶飞应中国侨联之约,曾为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题词:"抗战史迹,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5.
裘援平 《求是》2014,(6):58-6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高昂的主旋律和精神旗帜,是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炎黄子孙共同的愿景与追求,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创辉煌。一、华侨华人为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发扬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侨华人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问题,也始终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热点”。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针对1978年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调整了对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工作的整体性思路,“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侨务政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全国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侨务工作机构和侨务工作系统、建立健全保护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立法和法律系统、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爱中华民族的心、爱中华民族的情”为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服务等几个方面,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潮龙起  朱平 《理论学刊》2004,(10):110-111
现当代 ,华侨华人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当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紧要关头 ,他们总是挺身而出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众所周知 ,2 0 0 3年春夏之交 ,中国经历了一场“非典”磨难。当一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可怕传染病肆虐中国、“非典”疫区不断扩大、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受到重创之时 ,华侨华人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他们以何种方式参与了中国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 ?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和重视。本文拟在对这一时期海内外媒体的有关报道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剖析。…  相似文献   

8.
黄晓坚 《新视野》2015,(3):117-123
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源远流长。自汉代以来,海外潮商经历了行商、"海盗"、米商、南北行商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或延续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如此,他们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于中国、西方和东南亚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在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应该重视并善于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华侨、华人热心捐助新中国公益事业,这是他们对祖国(籍)作出贡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华侨、华人捐助新中国公益事业的因素有:1.对祖国(籍)的强烈责任感。华侨、华人虽在异国他乡拼搏,但割舍不断的是对祖国、对家乡的血脉和情感。对他们而言,捐款赠物、造福桑梓,既是对祖国(籍)的一种奉献,也是维系和祖国(籍)情感的一种特殊纽带。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在俄国求学的刘泽荣不惜辍学而为争取旅俄华工的正当权益奔走呼号。他创办了华侨团体"中华旅俄联合会",是公认的旅俄华侨领袖。十月革命后,刘泽荣当选为"旅俄华工联合会"总会会长,他应邀列席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大会,是中国与共产国际交往的开启者。1920年,刘泽荣加入俄国华人共产党的组织"俄国共产华员局"。1919年至1920年期间,刘泽荣先后三次会见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相似文献   

12.
做好侨务工作,应当密切关注海外侨胞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向,根据海外侨情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新侨胞作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还有一些人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新侨胞的崛起和壮大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注入了一股新  相似文献   

13.
正任贵祥,1958年生,辽宁岫岩人。法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八大代表、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长、《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原主编、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理论界"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史等,出版《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海外华侨与祖国抗日战争》等学术著作6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数千万海外侨胞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与他国和谐相处、两岸和平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而华侨华人是中国和平外交、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与纽带、是承载和传承中国和谐文化的使者,华桥华人的资本也是和谐的经济基础。因此,华侨华人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外交、两岸和平统一和和谐世界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闽籍海外留学人员、华侨华人,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对于加快我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我省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认真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中,海外侨界受爱国主义情怀和现实不公正待遇的双重驱动,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参与了五四运动。其中留学生群体通过通电抗议与请愿示威的方式阻止签约;华侨商人积极抵制日货,倡导国货;海外华工也为阻止签约奔走呼号,踊跃捐款。他们的积极行动为五四运动的胜利贡献了海外力量。海外侨界对五四运动的有力声援也推动了华侨华人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0):42-42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批复要求研究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打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批复强调要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构建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国际采购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中心、华侨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基地。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营商环境、通关制度、社会管理、土地管理、海域使用和投融资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进一步研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积极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拓展和深化侨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出席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  相似文献   

19.
谢钰 《学习月刊》2009,(14):51-51
天门是我国内陆最大的侨乡,现旅居海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及其后裔达到28万多人,分布在全球的39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靖 《理论导报》2005,(7):37-40
我国是一个有着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3000多万归侨侨眷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有宪法保护华侨的原则规定,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华侨权益保护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今天,建立健全我国的侨务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它对于凝聚侨心、发挥侨力、集中侨智,调动广大华侨、归侨和侨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