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1):32-33
1996年,第5届中国侨联增补了一名副主席--刚刚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冀朝铸.对于他,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界的这位新领导人,除了敬慕之外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因为他是由一名爱国华侨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家和国际事务活动家的.  相似文献   

2.
旅居美国十二年 1996年,第5届中国侨联增补了一名副主席--刚刚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冀朝铸.对于他,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界的这位新领导人,除了敬慕之外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因为他是由一名爱国华侨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外交家和国际事务活动家的.  相似文献   

3.
侨界父子兵     
在华侨界,提起庄希泉和庄炎林父子,几乎是无人不晓。庄希泉1888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早年追随孙中山,下南洋为民国政府筹款,资助革命。后又在新加坡与余佩皋等办教育,力主教育救国,并掀起一场"反苛例、争人格"的海外华侨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希泉老9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马来亚难侨的救济是新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救济难侨的开端。由于当时国力弱小,新中国只能对已归国的难侨进行救助,而不能深入海外对华侨进行救助,也无力阻止英殖民地当局对华侨的迫害行为,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救助。中共中央确定了"好好安置难侨,不使一人流离失所"的救济原则。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广东成了接济与安置难侨的主要省份。难侨回国后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较为妥善的安置。通过对归国难侨的救助,新中国树立了爱侨护侨的良好形象,也加深了对海外护侨工作的认识,初步确立了一套难侨救援机制,为以后大规模的救助难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政策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侨华人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工作”问题,也始终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热点”。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针对1978年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调整了对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工作的整体性思路,“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侨务政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全国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侨务工作机构和侨务工作系统、建立健全保护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立法和法律系统、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高度重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爱中华民族的心、爱中华民族的情”为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服务等几个方面,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内外系列侨务政策:确定华侨是人民政协组织的组成部分;领导组建新中国侨务机构;主持制定、颁布有关侨务法规条例;保护和维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解决长期遗留的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招纳海外人才。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侨务思想: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地照顾在国内的侨眷和安置归国的华侨";华侨要遵守侨居国法律制度、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鼓励华侨华人和当地民族融合。周恩来为我国侨务事业奠基开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日,辽宁省侨联八届二次全委会在沈阳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侨联八届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及《省侨联章程实施细则》等4个草案,同时聘请120位海外侨界知名人士为辽宁省侨联的海外委员,这在辽宁省尚属首次。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高鹏到会讲话,并为海外委员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震古烁今的历史转折点,在海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内容中,西方学者十分注重对于该运动的研究。海外学者对五四运动的研究,其内容能够启发我国学者以新的思考,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能够给予我国研究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新四军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期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争取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援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积极派遣人员开展海外宣传活动,呼吁国际人士和海外华侨支持抗战事业新四军领导人十分重视对海外人士的统战宣传工作。特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组织“华侨航空救国协会”,捐款献机,创办航校,培训飞行员回国参加空战,为保卫祖国领空屡建功勋,做出重大贡献。 华侨有着“航空救国”的光荣传统 中国航空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和海外华侨的努力献身分不开。华侨旅居海外,较早接触到航空这门新兴科学技术。把飞机看作是安邦兴国的有力工具。这是华侨“航空救国”思想的来源。早在本世纪初,当美国莱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共产党对华侨抗日的政策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民族热情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战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的争取华侨的统战主张与政策,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将中共对华侨的主张与政策分两个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国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促成方面做出了顾全大局的努力,同时为争取海外抗日力量特别是海外华侨的支援也积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国民党却仍置党派利益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以海外党部为主对我党的海外抗战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和破坏,将反共行为延伸至了国外。  相似文献   

14.
相煎何太急——爱国华侨谴责皖南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前,海外广大华侨就对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独裁政策,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十分忧虑;事变发生后,在海外华侨中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和国内人民一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反对民族分裂、反共内战,克服空前严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战斗在山西抗日前线的归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抗战 8年的艰苦历程中,情系中华的海外华侨华人,秉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纷纷成立各种救亡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支持祖国抗战;还有数万热血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参军参战,其中许多人为国捐躯. 1995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侨将军"叶飞应中国侨联之约,曾为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题词:"抗战史迹,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国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促成方面做出了顾全大局的努力,同时为争取海外抗日力量特别是海外华侨的支援也积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国民党却仍置党派利益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以海外党部为主对我党的海外抗战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和破坏,将反共行为延伸至了国外.  相似文献   

17.
华侨与新中国的建立任贵祥海外华侨对新中国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全国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广大华侨开展的一系列爱国活动来说明这个问题。一、反对内战卖国专制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都渴望建立一个真正独立、民主、统一、富...  相似文献   

18.
<正>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一壶一钵去长征,不怕关山万里程,满腔热血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为争取华侨支持和参加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延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1940年9月5日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有170余名华侨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9.
华侨,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在近代史上,祖国爆发的各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经常得到海外华侨的响应、支持。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抗日战争,更是与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九一八”事变后,广大华侨即以空前的民族热忱,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侨爱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本文拟就先前史学界较少涉及的从“九一八”至“七七”期间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中,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海外华侨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了这场神圣的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前夕,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数为一千一百四十万人,其中南洋华侨八百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