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倒高墙:论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关系中硬实力(经济和贸易关系)和软实力(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未实现同步发展的现实,以及西方舆论对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和指责凸显出中非关系中软实力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从构成软实力基础的三大要件(文化、价值观和政策)来看,我国对非洲软实力外交既有优势,同时也面临不足.为推进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我们应首先在战略层面,从道义高度上确立对非洲外交目标.帮助非洲实现减贫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共享全球化成果,应是现阶段我们对非洲外交最适宜高举的旗帜.其次,在战术层面则要加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议程设置能力,重视对智库和市民社会的培育,积极开展对外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非洲的发展经验交流,以及多渠道开展对话,等等.而我们内在软实力的厚积则是对外软实力推广薄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国对非战略的新特点表明,美国正趋于将非洲纳入其全球地缘战略,非洲正在成为大国培养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推广所谓“全球公益”的重要场所。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考虑到长远的发展目标和非洲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应从中非关系的战略定位入手,在现有对非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新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制定对非洲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4.
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已经成为检验新时期中国软实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对非政策的实质与风格是构建在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文化影响力是彰显对非洲软实力的重要形式,发展模式的示范作用是当前扩大在非洲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中非多边合作机制则是提升在非洲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如何提升和优化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随着中非关系的全方位深化而不断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在非洲日益重视提升自身软实力及其取得的成果.当前,中非双方致力于建立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能否实现,既需要中国的硬实力,也需要中国继续在非洲构建软实力,而后者则决定中非新型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涛 《西亚非洲》2013,(1):4-19
上个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非洲真诚的援助,有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牢固基础。当今,中非关系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中非互有需求。当前,中国对非工作面临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有新思维和新举措。中国和非洲的领导人要做到"长相知,不相疑";必须妥善应对非洲民主化、多党制带来的挑战,处理好同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的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利益交汇或利益冲突增多,在对非援助、投资、贸易等方面,我们要进行理念的转变、方式的更新、结构的调整;要积极化解国内在中非合作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要认真应对中非关系中西方大国的消极因素;进一步发挥中国的政治优势,充实和增加中非关系的政治内涵,努力打造中非外交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8.
对非洲援助是中非关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中非关系的利益面,也是中非关系的责任面。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发展援助潮流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面临提高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加强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拓展对非洲援助安全内涵等新挑战。当前中国对非洲援助面临五大"战略平衡"问题:援助国和受援国双重身份的平衡;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不干涉内政和参与非洲内部事务现实需要的平衡;加强透明度和保持对非洲援助的主导权之间的平衡;双边与多边援助合作的平衡。未来对非洲援助战略应结合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总体战略,适时调整援外体制,满足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要求,并将重点放在推介中国发展理念和经验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非政策:驱动力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视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非外交中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就是"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及树立一个"强大而可亲",绝非"强大但可畏"的中国形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内明确界定了美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并试图从理念与政策两个维度对美国非洲外交做出变革性调整。然而,从美国在非洲的政策收益、非洲国家的反应以及全球治理的效力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奥巴马政府对非外交并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美国对非外交仍具有较强发展基础与较大提升空间,这给中非关系以及中美关系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China Foundation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s organized medical service teams to operate cataract surgeries in many countries,including Myanmar,Mongolia,and Sudan.More than one thousand patients were benefited from the cataract surgeries.Additionally,four hospitals were set up in Myanmar,Cambodia,Mongolia,and other countries by CFPD along with donation of ambulances,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offer of medical services to villagers,and some other public-welfar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印度公共卫生医疗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是由于印度公共卫生保健重预防、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以及卫生政策的强连续性,使印度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非常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医疗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女子医学教育正式起步。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医学教育进入医护行业,成为女医生、助产士和护士。女子医护人员的诞生和成长在近代医事制度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拓宽了女性的职业领域,使女性获得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及更充分的行动自由,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据也门计划与发展部所属的中央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也门在医疗卫生部门共投入预算资金约1.31亿美元,占总预算的4.6%,较2000年仅增长0.6%。这意味着也门政府平均每年投入到每个国民身上的医疗保健费用仅为7美元。无论按何种标准都太少。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以及制约也门医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作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医疗领域的高成本、低效益长期困扰着其整个社会。从罗斯福到杜鲁门,从尼克松、卡特到克林顿的历届总统对医疗改革的呼吁已持续将近一个世纪。医疗改革更成为奥巴马挽救经济、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旅游业发达,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造访.新加坡通过这些因素再结合其高质量的交通能力、庞大的旅游团体、技术精湛的医生及先进的基础设施,将发展成为国际医疗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的需要 ,我曾两次参加我国援助非洲医疗队工作。这使我有了在国内从未有过的感受。也许在许多人看来 ,参加这项工作是多么风光 ,也许你还不知道这项工作有多么的艰辛。大多数医疗点所在地工作条件差、气候炎热、缺水少电、疾病流行、交通不便 ,还有战乱的威胁等诸多困难。一地处西非国家几内亚内陆的法拉纳医院 ,是一所省级医院 ,既无像样的门诊室 ,也无像样的手术室 ,手术室仅有一张 2 0世纪 50年代留下来的破旧手术床 ,无影灯、消毒设备更无从谈起 ,仅有一种从法国进口的白色消毒水 (法语为“salubatin”) ,用其清洗一下伤口 ,即…  相似文献   

19.
Cuba's medical internationalism is extraordinary, and in many ways the extent of its outreach programme puts the developed world to shame. It is impossible to fit Cuba's actions into any neat theoretical box—quite simply the revolutionary process follows no established paradigm. This exceptionalism is seen both in its approach to foreign relations and in its medical internationalism policy. Indeed, even during the days when it was economically dependent upon the Soviet Union, Cuban actions showed an exceptional degree of political independence. But because Cuba is so different, it is also difficult for developed nations to understand. This is a tremendous pity, for there is much to learn from Cuba'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sustainable public health systems in poor,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ere is also a great deal that, on a moral basis, wealthy nations can also learn about Cuba's policy of internationalist solidarit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