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中东欧国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经历60多年的曲曲折折之后,当前已经进入网状式全面发展阶段。中东欧16国是不同国家类别的组合体,处理与发展好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建构新型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创举,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中国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积极探索互信合作、机制建设、平台搭建、软实力建设以及加强智库研究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受制于对苏关系的起伏变化,到因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分歧和疏离,再到新时期的机制化合作,不仅反映出国际格局与时代主题的巨变,更显示出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外交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型。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框架下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来自欧盟及西方主要大国的疑虑、中东欧国家内部政局的多变、追求经济合作速效的压力以及历史遗留的负面舆论等,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只有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放在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的全盘布局之下,重视中东欧国家的特殊性,提升经济合作"早期收获"的示范效应,加大对次区域组织的研究和参与,才能实现这一机制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生重要变化 ,欧盟、美国以及俄罗斯都已把对中东欧政策作为各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是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与北约和欧盟结盟、发展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其外交政策选择的优先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具有友好传统 ,近年来出现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中东欧国家入盟的实现 ,今后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政策将纳入对欧政策的整体框架之中 ,中国应更加积极主动推动与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机制建设为基础,双方关系不断深化拓展,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主体上,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模式;渠道上,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涵盖诸多领域的多元沟通交流方式;内容上,覆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世界和平稳定的共识,双方建立对话和合作机制应从共同利益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分领域打造"16+1"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改善的症结何在,其本质障碍是否能够克服?本文以实证数据考查了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并结合中东欧国家公民认知态度的数据测评分析,认为中东欧国家不可能与俄罗斯恢复传统的战略联盟关系,而关系正常化则是最可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东欧国家多领域合作提出5年来,已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16+1合作"框架,收获许多初期合作成果,积累了不少可贵的多边合作经验。随着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日益显现出合作理念新颖、制度建设成熟等鲜明特征。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16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其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俊 《国际资料信息》2014,(2):43-46,35
自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关系不断提升,目前处于苏东剧变后历史最好时期.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对华需求增大,总体对华态度与政策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适时出击,大力推动双方关系步人崭新阶段.中国与中东欧“重新发现”后,①势必推动双边以及中欧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直至冷战结束,"中东欧"的称谓经历了概念混乱到复原的历史变迁.大国逐鹿欧洲大陆,中东欧是其主要争夺对象.这些国家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同时也能左右逢源.在关俄争夺中,中东欧国家普遍弃俄投美,以求得安全保障.这些国家对美国和欧盟各有所图,即"军事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欧盟",在美欧争执时它们往往支持美国而得罪欧盟,有的甚至借美压欧,自己坐大.欧俄关系发展相对平稳,双方的摩擦大多与中东欧有关,俄以能源为武器整治这些国家,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同非盟关系,非盟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非盟机制建设日趋完善及其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表现。随着非盟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非盟关系也朝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但非盟自身问题及中国-非盟密切互动中产生的矛盾与分歧也对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挑战。在高度认知非盟对实现中国对非洲政策与战略目标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建设,有助于把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整合发展成更具战略意义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乌克兰危机升级、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深化贸易合作的重要一环,也可为中国继续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地区的发展助力添彩。本文利用GTAP模型,运用动态递归法将GTAP10.0数据库中的数据外推到2021年,对2014~2021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进行模拟,并预测其对双方国家宏观经济、双边贸易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在开发双边贸易潜力、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中的作用明显超过关税壁垒的改善,这种促进作用是双向的、互益的;同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负面影响相对来说并不显著。未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削减贸易壁垒,改善进出口贸易运输流通环境,保证物流畅通;简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强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苏东版块的分崩离析,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十多年来,中东欧国家、俄罗斯开始了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安全战略、对外政策也相应调整。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间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剪不断,理还乱”是一个时期俄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真实写照。随着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普京执政后,积极推动与中东欧国家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这一新型的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欧"次区域合作"日益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支柱。作为中国次区域合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充当了中欧"次区域合作"的先行者,从合作理念创新、经贸关系发展等角度提升了中欧整体合作水平。开展"次区域合作"是由欧洲发展的次区域化趋势、中国深化对欧战略认知及中欧各自发展特点等因素所推动的。中国—北欧国家合作、中国—南欧国家合作或将成为中欧"次区域合作"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中东欧地区,提出了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务实合作的12项举措,集中关注中国和中东欧经贸合作尤其是双边投资问题.随着201 2年9月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在北京正式启动,双方关系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同中东欧的投资合作迎来重要机遇期.本文在此背景下集中分析中东欧对中国来说有哪些投资机遇、中国目前在中东欧投资的主要特点、面临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中国在该区域投资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8年来,双方在经贸投资、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固有基础依然存在,但面临欧盟强化干预措施、中美全面博弈以及合作步入“深水区”带来的挑战。为应对内外挑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努力完善自身,积极厚植民意基础,推动企业先行,妥善处理贸易逆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中东欧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时,中国同多数中东欧国家建交已历62年。62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几经风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双方的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各级别对话逐渐增多,地方和民间交往不断扩大,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但双边关系中仍存在价值观念差异、经贸关系不平衡、相互了解缺乏等不利因素。此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中东欧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时,中国同多数中东欧国家建交已历62年。62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几经风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双方的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各级别对话逐渐增多,地方和民间交往不断扩大,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但双边关系中仍存在价值观念差异、经贸关系不平衡、相互了解缺乏等不利因素。此时,  相似文献   

17.
龙静 《国际观察》2016,(3):118-130
既有传统友谊、区位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又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现有机制产生的先期经验和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中东欧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是其展现早期收获、产生辐射效应的重要地区。但同时,现有合作机制在运作中遭遇的问题及中东欧各国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关注和疑虑等也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面临的挑战,亟待中国有效地应对。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仅在贸易方面,200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就已由2000年的30.9亿美元增至125.4亿美元;2006年1~7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几乎接近2005年全年的水平.由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拓展经贸合作已成共识.21世纪将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中东欧政策追求“务实性”,双方在合作机制上具有不对称性,中国对中东欧政策采取“欧洲视角”与“中东欧地区方式”结合的办法,双方合作面临“窗口期”.中国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中东欧是非同质化区域而难以形成战略整体;中东欧诸国对华诉求多元化;欧盟因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而不断对我施压等.在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时,中国应局部修正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机制的不对称性问题,细致挖掘同中东欧某些国家的合作潜力,注意欧盟的核心关切,并重视软实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先一度紧张,后有所改善。此后,中东欧国家先后加入了北约和欧盟。在此过程中和过程结束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相互敌视,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是,如较少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仅从相互关系现实的各个方面来看,双方的关系正不断地加强。这既体现出俄罗斯外交越来越务实的特点,也折射出俄罗斯对外交战略层次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