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仓明 《前沿》2003,3(1):90-94
法律价值的动态运动是指法律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变的连续运动过程。这一过程通过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而得以展现。在整个法律实践活动中 ,法律价值以其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成为法律进步的内在依据和精神动力 ,促进法律实践向着人类关于法律的理想前进。  相似文献   

2.
心理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精神运动与实践活动。心理教育开展的状况及成效,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道德、法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从社会层面,就科学的心理教育的经济、道德、法律、医疗及保健等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旨在唤起人们对这项教育活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并努力开展好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褚兢 《现代领导》2010,(10):25-25
价值现象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价值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基本问题。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益问题时起,价值问题就进入了人类思考的范围。人们对于价值和价值问题的思考,最终形成人类的价值观。上古时期的价值观包括实用的(狩猎)、审美的(用野猪的牙齿作为审美装饰、岩画)和精神信仰(图腾崇拜)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是一种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的、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信仰,是人们对正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和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应当蕴含这些基本法律价值的理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而法律价值是法对人的意义,它以法与人的关系为基础,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人对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从理论上讲,法律价值体现为一定的主体需要,体现了一种法的取向,说明了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任何法律制度都必须关注社会的基本价值,完全无视或忽视基本价值的一个价值或多个价值的社会秩序,不是真正的法律秩序。诉讼时效制度作为民法制度的一种也必须关注其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和人类活动 ,它存在于人类有意识的各种活动中 ;价值引力是创新成为可能的深层次原因 ,创新价值有三种情况 :正值、负值和零值。我们要理性地追求创新价值 ,避免无价值或零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7.
朱怡 《前沿》2004,(8):142-145
德育是一种人之为人的人类劳动 ,是使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得以实现的创价活动。德育价值的内涵是德育价值客体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 ,这种特定关系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德育价值具有效用性、过程性、实践性、有限性、层次性等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8.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用性价值",而且也具有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存在感、尊严感的"精神性价值"。劳动是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使用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作为精神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存在感"和"尊严感"。三者构成了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丽华 《理论月刊》2007,(5):106-109
人本法律观中的“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人本法律观中的“本”主要是本质之意,即人本法律观回答的是“法的本质”问题。人本法律观的论证特色鲜明,体现为观点的体系化、内容的立体化、视角的多元化。人本法律观的价值目标定位为三个逐步深化的层面:维护个人权利是浅层的价值目标,尊重人的尊严是中层价值目标,实现人类幸福是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称赞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并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军官兵向他学习。如今,方永刚现象备受关注,方永刚精神为世人所称颂。方永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方永刚精神的动力机制,方永刚精神的时代价值,这是我们在学习方永刚活动中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周新军 《求索》2008,(7):162-164
正义与效益是产品责任法中重要的价值目标,但两者又存在相互抵触和相互冲突的复杂关系,本文在对代表不同法律价值观的西方法哲学与美国产品责任法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如何在具体规则的设计中选择和实现正义与效益的价值目标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并非所有利益都可以得到法律当然的保护。只有利益的内容成为立法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时,其合法化才有望成为可能——即升级为法益。法益是立法的唯一指向针,只有抓住了利益价值的分辨原则,才能实现立法、司法的价值目标。法益概念及特征仍在各国法学家探讨之中。国外法益论著颇丰,而我国探讨法益者甚少。为传扬法律活动意义,明确法律活动目标,推进法益观念确立,特作此文。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160余年历程,是西法东渐的历程,是法律移植的历程。在对移植法制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刻的反省之后,我们必须提出法治主义前提下的法制(治)本土化或中国化方案。一方面,要使未来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更具有民族个性、民族风格、民族精神,使其更能解决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特殊问题,包括以具有中华民族个性的途径方式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另一方面,法治或宪政的普世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应该发展出中国版本,应该实现法治普世价值与中国民族伦理特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5.
认识文化,不能脱开人类精神;探究人类精神,更离不开文化。文化对于人类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传导价值。文化对于人类精神的传导价值,首先在于文化作为符号系统的中介作用。文化对人类精神的传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得益于语言和文字。文化所以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特有的遗传方式和传导载体,最为直接的是文化具有人类精神财富生产、积累、沿革和传导的载体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李健 《桂海论丛》2002,18(1):45-47
企业价值论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思考。它依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揭示企业在本质上是人们在其中从事创造价值活动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目标所展现的是一个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价值目标系统 ;企业人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着效用价值和人道价值统一的“价值人” ;企业制度体现着一种内含深刻价值意蕴的制度性价值 ;企业精神则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意识 ;企业行为必须符合企业价值目标 ,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论的建立对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将成为哲学价值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钟璞 《求索》2011,(6):125-127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生存而具有丰富精神内生活的生命美感与质感,呈现人类内在的、自由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它是本体价值的自由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即美学自由主义,而非权利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与秩序永远是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作为国家刑罚权的补充,在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几年的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在整体构建上存在着法律价值的缺失。本文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观点着重阐述自己对正当防法律价值的缺失的几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玉明金 《传承》2013,(4):14-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与自然主义法学派争论的焦点。实证主义主张法律由人制定、创造或由人类社会产生,强调在研究法律时应该价值中立,客观分析问题,坚守分离命题——法概念中不包含道德因素。而这一理论建构一直为自然法学派所诟病,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以道德为基础,违背道德的法不能被人民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