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忠富 《党课》2013,(8):127-128
北大校长蔡元培。一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新文化运动之先河,堪称“后世楷模.学界泰斗”。蔡元培不苟言笑,坚持原则,如果谁做得不对,他就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甚至会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中国共产党所敬重的朋友,这不仅因为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和著名的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塑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校格可以使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来担当的。蔡元培和中国共产党也曾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声应相求、殊途同归了。蔡元培一生救助过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历史应该铭记他的不朽功德。“诸君不可视蔡元培为一书生,当视为十万雄师……”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后,给大学下了最精辟的定义,他说:“大学者‘囊括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主张在中国统一国语思想的论述,从而得出蔡元培通过统一国语以达到挽救民族和国家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高振兰 《党史文苑》2005,3(11):23-2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努力奋斗.本文通过对蔡元培主张在中国统一国语思想的论述,从而得出蔡元培通过统一国语以达到挽救民族和国家危亡,实现国家统一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杨飞 《广东党史》2011,(9):13-17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独秀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笃信“世无朋友更凄凉”,一生轻钱财,重感情,故而知己满天下,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友谊佳话。本文在此所要记述的,就是他与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历史交往。  相似文献   

6.
正林语堂先生曾如此描述一个人:"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重塑北大精神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杜向民  韩博 《党史文汇》2011,(12):31-3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法大学校长。他一生清廉正直、热衷于教育事业,曾提出“五育”等诸多教育、教学新主张,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学者。他一生重视教育 ,为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 ,始终是同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表率 ,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肥沃的土壤 ,在打破封建束缚 ,传播民主科学、唤醒中国人民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梁漱溟所言 :他“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新潮流 ,冲破了社会旧习俗 ,推动了大局政治 ,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①蔡元培 ,字鹤卿 ,号孑民 ,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的青少年时代 ,正处在中国半…  相似文献   

9.
罗丽霞 《党史纵横》2009,(11):24-24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人贡献,他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相教育制度形成的始创者,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趣”的主张,使北犬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他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高等教育肇始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则是蔡元培先生任校长后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代政治、学术文化及教育方面的贡献是独特的,他是中国现代大学的接生者,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气魄和胸怀,尤使其声誉恒远而不朽。蔡元培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毛泽东、邓中夏等都曾是蔡元培的学生。1940年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辛亥革命后,面对国事的衰微,很多有识之士认为袁世凯的称帝、复古是国民的愚昧所致。蔡元培也认为“吾人倘从教育入手,未尝不会使国…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校长时期,是北大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一种学术而进行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担当的。后来,他虽然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声应气求、殊途同归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并实践“教授治校”主张的当属蔡元培。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在不同的任所,卓越的管理才能和精湛的用人艺术使他政绩斐然。本文拟就其用人艺术作粗浅的探讨。洗革时弊,唯才是举辛亥革命前的清“学部”和其他官僚机构一样,盘根错节,弊窦丛生,非门生故旧、党僚同阀无以进身。蔡元培作为辛亥革命后的首任教育总长,清醒地认识到要洗革陋习,匡扶危局,振兴教育,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绝无官署意味”的教育行政指挥机构;“延揽真正懂教育、有能力、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来管理、领导教育。”他曾说过:“用人行政,…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子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他二人近40年的交往,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相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挟着血雨腥风,踉踉跄跄走到20世纪,已如强弩之末,气数将尽。但是,蔡元培与陈独秀作为晚清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代“臣民”,他们与封建主义的决绝也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夜,伴着历史的阵痛,他们注定要经历一…  相似文献   

15.
编前话:2015年春天,我们有幸结识了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谢太平先生,并读到了他的专著《万马军中一哑兵》。我们立刻被书中的“哑兵”所吸引。由于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哑巴”就成了他的名字。这位“哑巴”战士,从误入红军队伍,到革命战争年代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再到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军队对他的培养和影响,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于是,我们特约谢太平先生选取“哑巴”一生中的若干闪光点,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章田 《学习月刊》2012,(4):44-4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的论战中,张东荪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张东荪以独立的反思精神、独特的视角及独到的见解不断地探索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从“破”到“立”再到于“破”与“立”中寻求理性之道路,他的文化思想渐趋成熟,同时他的思想发展也为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叶春涛 《世纪桥》2008,(7):45-46
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虽然他一生都没有提出过“和谐社会”的词汇,但在他的理论中却深深蕴涵着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研究与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来,北京大学不仅坚实承诺了开民智,兴才俊,变风气的文化教育使命,而且也担当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先导。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者孙家鼐开立新科,译介西学,到首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移译西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巨典《天演论》;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法”的整体文化变革方略;从蔡元培校长开创新北大“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