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4):48-49
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5月9日,证监会宣布金牛能源、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4家公司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6月20日,证监会推出42家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被称为是中国股市的转折点。目前,由于试点刚刚起步,市场预期的调整和价格发现还有一个过程,系列政策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国股市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将是一个连续过程,不会停步。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3):74-74
4月29日,《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实施,宣告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5月初,证监会确定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这4家公司作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治理机制以及社会经济事业产生负面影响。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造成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及公司治理机制的恶化,管理机构义利观模糊状态下的监管失位则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及公众利益受损.原因就在于股权分置。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股权融资偏好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因素,而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因素。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及政府经济伦理意识并完善以职业经理人市场和监管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安排,才能改变股权融资偏好状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智 《小康》2005,(10):56-57
近4个月的时间里,46家上市公司长袖善舞,在获得全流通志得意满的结果后,终于曲终人散。而它们的终点又是1300多家上市公司的起点。2005年8月26日,随着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此前由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公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后,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已呈箭发之势。但是,在各家上市公司积极备战的同时,存在于市场中的歧见却远未达成一致。前不久,记者在参加一个峰会时与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不期而遇,作为证券市场的改革者、设计者,我们记录了一段与他的对话,或许这将成…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这一改革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投资者利益格局产生变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可能面临更多样化和隐性化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提高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加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此来进一步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4至2007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各变量对现金股利均有显著影响;而且随着股改的进行,股权结构的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暴露了中国证券市场制度设计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证券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这是落实国务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要积极稳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本着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的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何丽芬 《求索》2008,(7):17-18
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应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但我国股票市场的走势与经济增长态势之间的关系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我国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票市场起不到经济发展的睛雨表作用;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市场呈现出经济晴雨表作用。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善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挥经济晴雨表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严重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林澍 《桂海论丛》2004,20(6):38-40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应使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一致。唯此,才能完善资本市场的配置机制和功能,奠定市场主体自主人格重塑的重要基础,实现所有权改革的市场化运作,实现股市由政府主导型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权威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资产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溢价配股或增发直接给股东带来净资产增值收益、股权分裂也强化了股权融资的偏好、信息传递机制失灵、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另外指出了偏好股权融资的影响及对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早日实现股票全流通。  相似文献   

11.
卢锐 《思想战线》2011,37(3):79-84
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为了较好地规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行为,应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我国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制度重点是在规范"实体",还是应重在规范其"程序",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应完善高管薪酬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立法和市场监管以及规范公司的审计制度,改善股权激励的内外部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求解市场制度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有股流通问题一直使股市备受困扰。为破解这一难题,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首批4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正式亮相。这一证券市场重大制度变革的破题,被业内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这个酝酿和筹划了整整一年半的重大决策的出台,在政策的步骤、细节和时机选择等方面,曾饱受市场的误解和不实指责,今天,它将给证券市场带来什么?市场又在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它的到来?着…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离,是目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流通性变革既涉及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深刻、最复杂的症结,又关系到市场各方巨大利益和诸多既有市场规则的变更,这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和艰难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效率,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和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基础性制度建设和改革,其目的是使资本市场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运行模式上都更加符合市场规律,这些变革也带来了资本市场一些深刻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特殊问题,股权分置及其造成的一系列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性股权分置是指 A 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制建设的重大措施,有利于深化股份制企业的改革,有利于规范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股份制企  相似文献   

16.
严音莉 《新东方》2010,(5):40-43
收购与兼并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优质上市公司被外资收购或兼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以抢占国内相关行业控制权为目标的外资并购实例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故在此背景下讨论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论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共同治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效益低下主要是治理机制的问题,是国家股或法人股股东“一股独大”下的多层次间接代理所造成的,即使在股权全流通下这一代理关系所造成的问题依然会存在较长时间,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各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9,(7):62-63
中国证监会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性变化。首先是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深层次的问题在逐步化解。股权分置改革后形成了全流通的市场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并购过程中的控制权转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但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中,控制权转移具有不同的演变路径和特征.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将由协议转让逐步转变为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演变路径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即从政府的积极和直接干预到有限干预、从追求收益到效率一收益相结合以及从廉价投票权到等价投票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股权分置□司法部研究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而国有股份(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又占非流通股份的74%。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问题产生于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当时证券市场具有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