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境外湄公河流域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艾滋病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且这个问题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特别是同属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国云南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境外湄公河流域诸国艾滋病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对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目前的一些对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介。  相似文献   

2.
欧亚基金会是美国在前苏联地区实施民主渗透活动的重要机构。了解欧亚基金会在中亚的活动情况,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美国的中亚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索罗斯基金会是有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致力于“开放社会”的活动。基金会的每个重要活动项目,均由当地指导委员会、索罗斯本人、“开放社会研究所”的顾问委员会协商决定。目前,索罗斯基金会在欧亚、拉美、非洲都设有分会,活动遍及29个国家。索罗斯基金会在中欧、东欧以及前苏联地区的社会转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近年的“颜色革命”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索罗斯基金会通过  相似文献   

4.
经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审核批准,最近,中国侨联所属原"华侨文化福利基金会"更名为"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更名后的"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是我国唯一、综合性的侨界全国性基金会。其宗旨是:发扬侨胞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支持华侨事业和侨界所关心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福利等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竭诚为社会服务,为海内外广大侨胞服务。更名后,突破了原名称基金会的局限性,冠以"中国"字头,扩大活动范围,从而满足了海内外广大侨胞多年来希望通过此基金会实现对多方面公益事业作贡献的心愿,将成为中国侨联联…  相似文献   

5.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是美国成立最早又颇有影响的基金会之一,也是卡内基家族的第二大基金会。其主要研究目的是:研究国家间战争与和平的原因,及如何解决国家间争端;从事实地调查,举办各种会议,出版刊物和各种研究报告,协助国内外其他民间研究机构合作研究某些国际问题,以寻求“全新的政策方法”;培养军备控制、地区安全和国际法等国际事务研究与活动人材等。基金会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莫斯科设有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韩国东北亚历史基金会是规模较大、能够代表韩国学术界与政府立场的研究机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对高句丽、渤海等历史进行研究和宣传。该基金会资金雄厚,成立目的带有政治色彩,其工作核心是“确立正确历史观”,其中对高句丽历史的界定是该基金会乃至韩国古代史研究的重点。为加强中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有必要对该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和影响作详细了解。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在京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基金会名誉会长经叔平、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前外交部副部长、基金会顾问王殊,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基金会顾问李鹿野,前外交部副部长、基金会副会长朱启祯等,以及来自北京、外地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共46人。会议审议了常务理事会的报告,并选举新的一届理事。 经叔平名誉会长在讲话中指出,自基金会成立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世纪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但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壮族势力的崛起与汉族的关系中国南方的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在越南,壮族被历史地划为侬族,尤其最近,傣—侬联合,成为越南36个少数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宋代,壮人经历了历史上最大一次浩劫:日益强盛的汉人和越南人不断冲击着壮族地区,为了争取独立,强悍的壮人奋起反抗外族的统治。然而,其最后的失败,意味着壮族永远失去了自治发展的机会。壮族身份问题十分复杂。其究竟是中国少数人种,还是越南少数人种,一直纠缠不清。壮  相似文献   

9.
“民族一体化”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各个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婚姻、文化接触等途径融为一体(可以称为“融合”);另一方面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各项政策,把少数民族纳入国家主流社会生活之中,使其参与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处于被动地位。智利的马普切人就是这样进入国家社会结构中的。一、智利的马普切人据考证,智利的人类活动早在1.2万年前就出现了。大约6000年前,更为发达的社会群体出现在沿海和北部地区,其文化带有很深的安第斯文化的烙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印卡帝国统治…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能够进入中国开展活动,一些外国非政府组织调整策略,不按照它们在中国境外的一般做法行事。循序渐进是多数外国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策略的主要考虑,即先寻求在中国站住脚、建立合作关系网、奠定活动基础,然后逐步推进以实现其战略乃至最终使命。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对华策略当前在中国通常是可接受的,但并不意味着该组织会长久保持同样策略,未来一旦其在中国的活动基础奠定或者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该组织很可能会调整或变换策略。通过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对俄东部地区农业合作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是中国对俄开展境外农业合作最早的地区。依托地缘、人缘优势发展与毗邻的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农业合作,不仅有助于实现我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而且将促进俄东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巩固中俄长期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李文刚 《西亚非洲》2007,94(7):22-28
少数民族问题是尼日利亚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常与良政、少数民族权利、环境保护等热门话题联系在一起,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尼日利亚国内外广泛关注。尼日尔河三角洲少数民族问题的类型,可分为该地区少数民族同政府、石油公司之间的冲突,以及该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三类,其原因在于石油收益分配不均、少数民族边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尼日尔河三角洲少数民族问题不仅对尼日利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地区局势、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境外替代发展的问题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芸 《东南亚》2010,(1):58-62
中国云南省特别是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州很早就开展了境外替代发展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境外毒品形势的发展变化、境外缅甸国内局势的变化等客观因素,以及国内一些政策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对可持续性的境外替代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从境外替代发展跨边界的特殊性角度,结合云南省多年的实践,分析境外替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的境外替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1,(12):32-32
2011年秋末,余与沈鹏、刘艺等先生参加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澳门举办的“同根文明——中国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活动。期间,余还造访了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的工作室。沈鹏先生还将他近日出版的书画论文集及书法作品集委托我带给连家生先生。  相似文献   

16.
泰国与中国相互直接投资.是1975年7月1日两国建交后新兴起来的,是两国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泰国在华投资吸收境外直接投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泰国是较早到中国投资的国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泰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增加和提高。从泰国对中国投资地域的扩展来看,最初主要投资于中国的经济特区,接着扩大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后来又伸延到沿江、沿边以及内陆省会城市,目前已遍及中国二十来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倾斜,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境外“疆独”势力对中国新疆进行渗透与分裂活动的重要手段.境外“疆独”势力,如“世维会”等通过开设网站、注册博客等方式大肆宣传“疆独”主张,挑动新疆民族矛盾,诋毁中国形象及新疆的发展成就,并发展组织力量,甚至在新疆直接策划和指挥各种刑事与恐怖事件,以放大其渗透与破坏活动的力度与效应,对中国统一和稳定以及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民委主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弘扬民族文化倡导和谐之风—北京五棵松芭提雅艺术交流中心揭牌暨《胡立新禅道诗书选集》出版仪式"在京举行。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围绕民委的中心工作,多次组织书画家、艺术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致力于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以来,沙尘暴频繁袭击包括中国和蒙古国在内的亚非国家,现已成为全球公害。研究表明,每年肆虐中国的沙尘暴一半以上来自境外,主要源自蒙古国南部地区。因此,中蒙联手防治沙尘暴,对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的危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跨国界经济活动和民生行动,"替代种植"是推动缅北地区罂粟禁种的可行路径,深刻影响着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少数民族社会转型和生计方式变革。当前对罂粟"替代种植"成效的评价更多的是立足于"替代种植"项目实施主体(中国及境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视角较为单一地呈现"替代种植"的积极意义。相反,"替代种植"项目实施对象(缅甸民众及相关人士)对"替代种植"实施效果的态度却被忽视了。基于此,笔者通过访谈调查,有针对性地了解缅甸各界人士对罂粟"替代种植"的态度和看法,从主位视角出发分析罂粟"替代种植"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有必要从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重新定位"替代种植"的目标和取向,反思"替代种植"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