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求知》2017,(9)
<正>新形势下,作为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的群众信访活动,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已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试金石"。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特点1.信访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鉴于该类信访案件所涉及的部门主体多,案件量大,事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信访主体反映的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8,(9)
正【提案背景】当前司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模糊;诉访分离难度较大;受理条件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具体建议】1.建议探索实行"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所谓"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是指在司法机关与信访当事人之间引入"第三方"力量介入信访案件,以有效息诉罢访,  相似文献   

3.
颜如春 《行政论坛》2011,18(2):15-20
信访制度在中国政治环境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目前信访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表现出对解决问题的不力和不适应。完善信访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整体设计,从改革信访体制、健全信访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推进信访法治等方面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路径。改革信访体制,可供参考的模式有:"机构整合"模式、"功能整合"模式和"专门委员会"模式;健全信访机制,重点是:健全信访问题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信访问题监测预警机制,权益保障、疏导教育、稳定控制相统一的问题处理机制,司法、行政、社会相配套的权利救济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即创新"预防"工作方法、"受理"工作方法和办理工作方法等;推进信访法治:即明确信访机构的法律地位、信访法律关系、规范信访程序、规定信访机构的权限、明确国家机关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信访制度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产生了异化现象,使减压阀变成了增压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克服信访制度的异化,具体措施有:一是设置信访工作的边界,明确信访问题的受理范围;二是整合信访工作机构,建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三是改革信访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信访激励机制;四是堵疏结合,引导访民有序上访;五是构建信访网络平台,建立信访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李越  陈喻伟 《学理论》2009,(19):105-106
信访是我国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涉诉信访是司法民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我国法院在纠纷处理尤其是信访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应从信访工作法制化、加强立案和司法救助工作以及加强信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法院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是公民权益救济和政府治理的手段之一。信访工作法治化,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信访工作的形式法治化,信访制度运行的秩序必须依法维护;二是信访工作的实质法治化,信访制度的目标是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实质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仅要从形式上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更要注重实现信访工作实质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检察机关的检务接待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机制不科学,存在诉访不分、转办不分、职能交叉和受理程序繁琐等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改革检务接待和举报中心的机构设置,重新整合检察机关的接待职能,才能理顺检察机关的信访接待、受理和分流工作关系,实现检察机关内部的诉访分离,确保案件导入程序的顺畅,促进检务接待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访听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信访听证制度是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具有监督、协调、预防、指引等功能。目前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信访听证组织机关和主持人缺乏中立性、办理与复核听证关系不清、信访处理意见与听证程序缺乏衔接、法律责任粗疏等问题。完善设计如下:一是放宽启动条件并划定必须举行听证的范围;二是由信访工作机构担任听证组织机关和选派主持人,并建立听证建议书制度;三是明确办理阶段经过听证的事项不再组织复核听证;四是设立群体性信访事项听证代理人和代表人制度;五是设置听证异议程序,明确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六是明确经过听证的信访处理意见的终结性效力;七是完善信息公开及其它信访工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黄小勇 《学理论》2010,(24):6-7
关于信访制度改革的主要三种观点存在明显的争论,但三种观点都将信访工作的主要功能领域界定为事后纠错或救济,实际上都是在"信访后置"的模式下来认识和分析信访工作的弊病,并据此提出改革的方法。"信访后置"因信访机构本身权威的缺陷难以有效解决剧增的信访量,也无助于从源头治理问题。应将"信访后置"转变为"信访前置",将信访工作前移至决策环节,在源头上化解和防范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农村是信访案件的源头,是信访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有效堵住信访的源头,科学应对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委、政府必须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初信初访的能力;提高非正常集体访案件处理能力;提高重大疑难信访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的能力;提高依法规范信访工作行为的能力。同时要细化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决执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只有这样,农村"三访"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于向阳 《学理论》2012,(8):68-69
涉诉信访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延伸,是反映审判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晴雨表,是检测法官司法能力、办案作风的标尺。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高发、易发期,处理好涉诉信访问题至关重要,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是推进信访法治化的重要制度理念。但在实践中,依法分类的界限和标准的模糊性、法治体系与群众生活诉求的非对称性以及基层领导干部较弱的依法治理能力都制约着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制度理念的实现。而信访工作机构的科层化运作与群众信访诉求的平面化生成之间的矛盾、法治系统与群众日常生活诉求之间的矛盾则深刻揭示了依法分类治理面临的实践困境。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本质上反映了信访工作中政治与行政的内在张力,缓和这种内在张力,需要结合基层信访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的工作实践,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建立信访诉求化解的联席会议制度,并立足于信访的社会治理功能定位,采用"先调后导"的工作模式,逐步吸纳法律精英人士参与到依法分类治理实践,进而有效实现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杨功伟 《学理论》2009,(20):199-199
针对当前涉法信访问题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现行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的弊端,提出健全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的对策。通过健全机制,促进律师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是党领导信访工作百年历史经验的凝练与升华,也是新时代实现党领导信访工作制度化与法治化的基础与保障。作为信访工作制度体系二元法治架构的重要一维,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发挥着巩固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地位、规范和改善党对信访工作的系统领导行为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央层面30件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发现:在形式上,呈现制度框架虽已形成但网络尚未密织、制度板块相对集中但形态仍显青涩、制度领域交叉耦合但时效较为滞后三大典型特征;在内容上,存在以侧重联合发文的规制规范方式以实现"诸访交融"、凸显反腐治理的制度功能叠加以实现"纪访衔接"、明晰权利救济的制度界限划分以实现"诉访分离"三大显著优势。面向未来,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坚持"党内立规"与"国家立法"两措并举、确保"静态网络"与"动态实施"双效兼顾,适时酝酿出台《中国共产党信访工作条例》并辅之以横纵贯通、上下协调的配套政策,加强党对信访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并密切党规国法内外衔接,同时密织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网络、优化信访工作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机制,将党领导信访工作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信访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3)
信访是中国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信访排名制度,将信访与地方领导的政绩与升迁直接相联系,给地方的信访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导致形成以"截访""围堵"为主的工作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取消信访排名制度,对基层政府的信访工作提出新要求,立足于这一现实,探讨在新情况下做好信访工作,基层政府思路应当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16.
信访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考察山东省济宁市信访工作的探索实践,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主要有:创新信访稳定工作理念和思路,构建大信访、大联动工作格局,升级拓展"阳光平台"建设,落实信访稳定责任主体,完善重大信访问题排查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完善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信访稳定考核指挥棒作用。这些探索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访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考察山东省济宁市信访工作的探索实践,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主要有:创新信访稳定工作理念和思路,构建大信访、大联动工作格局,升级拓展"阳光平台"建设,落实信访稳定责任主体,完善重大信访问题排查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完善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信访稳定考核指挥棒作用。这些探索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8)
<正>确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解决好合理利益诉求,是摆在信访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将信访工作纳入到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推进"阳光信访"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依法处置"非访"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培育公民法治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化解矛盾和维稳的能力。把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深圳信访工作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如何将信访制度的运行纳入法治机制中。提出要清醒认识信访是正常司法救济程序的补充程序,不要以访压法;确保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解决信"访"不信"法"困境;信访工作创新要法治化;加大法律救济援助;立法规范当事人的信访行为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胶州市九龙镇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跳出就信访抓信访的圈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感情下移、重心下移,推行群众工作“三个零距离”,实施“五民工程”,有效维护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九龙镇抓信访工作首先从干部抓起,在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