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长凯 《中国检察官》2001,(5):55-55,61
当前,选任干部失职渎职行为已成为国人深恶痛绝的诸种腐败的总源头,且愈演愈烈。选任干部问题上的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助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下之风的蔓延,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
当前,选任干部失职渎职行为已成为国人深恶痛绝的诸种腐败的总源头,且愈演愈烈。选任干部问题上的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助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下之风的蔓延,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案件发案量不断上升。从如东县纪委1991年至1995年办案数据看,1991年查处失职渎职案件2件,1994年上升为4件,1995年猛增至13件。这种发案率上升的趋势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期,失职渎职案件的一些特点是:1、违纪主体范围扩大。过去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严重失职渎职案件,违纪主体大部分是领导干部,而近年来查处的这类案件中,违纪主体呈多元化状态,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身居重要岗位的一般党员和干部。2、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党员干…  相似文献   

4.
玩忽职守犯罪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纪委第五次全会要求各纪检监察机关,把“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行为”,列为1995年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点内容。 丁品余《中国肌体上的黑洞》(见广东省政协《学习参考资料》第107期,第14页—第16页)一文有这样的统计数字:“北京市1988年到1990年间,贿赂案件损失总计3439万元,而玩忽职守案的损失却高达15410万元,后者比前者竟高出4.4倍以上”;“某市1988年—1990年间,经市检察机关查结的贿赂案件和失职渎职案件之比为22:1,而二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比却是1:44。更使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单个案件经济损失的平均数额为1:101”;“近年来,玩忽职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越来越大,大要案约占70%左右,损失成百上千万的案件屡见不鲜,有的竟达2亿元”;“专家们估计:我国每年因失职渎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亏损属于非正常亏损,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检察、审计等部门,结合办案工作,认真解剖了一批非正常亏损企业,查处了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975.72万元,收回欠款5134.43万元,并使其中30%左右的企业减亏、止亏,20%左右的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廉政建设。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搞好“剖亏”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剖亏”既要清除蛀虫,又要针对薄弱环节抓好整改。企业的非正常亏损往往是由于失职渎职、经济违纪等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6.
69.什么是党组织负责人失职、渎职的违纪行为?答:根据《处分条例》第128条规定,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是指党组织负责人在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或者不负责任,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党组织负责人。第二,主观上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第三,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并且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1)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者作出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错误决策。(2)本地区、本部门、本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完善刑事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执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其中,构建更换具有渎职失职行为的办案人员制度应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重要内容。从内涵上考察,更换具有渎职失职行为的办案人员制度,是指当发现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中有渎职失职行为时,检察机关有权建议更换办案人员,被建议单位应当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行政监督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主要是,在广大行政人员兢兢业业为改革开放日夜操劳的同时,某些单位与个人的消极腐败行为却呈蔓延滋长之势。其特点有三:一是违法违纪行为的数量急剧增加,卷入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大;二是内容上已从一般地规避行政责任、渎职失职等官傣主义发展到贪污腐化、贪脏枉法等滥用  相似文献   

9.
朱江 《政府法制》2010,(15):10-10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材料显示,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人不同程度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同时,举报人也是国家司法、纪检机关打击腐败渎职行为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1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101-101
陈淑丽等人在《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了明代惩处、预防官吏职务犯罪的制度。 在官吏职务犯罪的分类和处罚方面,明代有关官吏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非常严密,处罚也极为严格。法律将官吏职务犯罪分为两大类:一是贪污受贿性质的经济犯罪行为,称为“赃罪”;二是越权擅权,不正当履行职务、应为不为等失职、渎职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19):220-220
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曾建明同志在向人大报告中提出,各级检察机关要注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依法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申的职务犯罪案件,重走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犯罪案件,发生在基层政权组织和重点岗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以案谋...  相似文献   

12.
渎职行为的多样性、犯罪客体的复杂性以及行为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渎职结果的多样性。要正确理解渎职行为造成的非物质性危害结果,综合评价“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的规定,正确看待渎职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偶然因果关系,不断完善对人身权利的刑法保障,准确界定渎职事件的媒体曝光与非物质性危害后果的关系,提高对渎职行为形成的潜在危害后果的认识,适时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7月26日召开的高检院新闻发布会透露,最高人民检察院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查办三类案件:第一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导致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第二类是负有市场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徇私舞弊犯罪案件,包括: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非法…  相似文献   

14.
媒体监督是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在现代法制国家,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部分.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报道并监督司法权的行使.已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6,(3):5-5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建设的下作重点,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要注意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庞朝骥 《政府法制》2010,(20):19-19
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视用法律来保障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要求"惟良折狱",即用善良正直的人审判案件,并用刑罚手段来惩治渎职与失职官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基金会负责人渎职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合作基金会负责人因渎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检察机关依法追究渎职者的刑事责任。但由于检察机关内部对基金会负责人因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行为如何适用法律认识不一,因而查处此类案件颇有顾虑。为准确地打击发生在这一领域的渎职犯罪,有必要对此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认真探讨。一、关于管辖问题  检察机关所管辖的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犯罪。对基金会负责人的渎职行为检察机关能否管辖,除行为人的主体资格外,还应考虑基金会的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作为封建制后期一个卓有建树的王朝,其法律对于官吏的贪赃枉法、失职渎职、擅权越权等各种职务犯罪行为作出了具体、严密的规定,在预防和惩治官吏职务犯罪方面也建立了较以往历代更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一系列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在明前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吏治呈现一时之清明。然而,至明代中后期,官吏职务犯罪情况日益严重,吏治腐败局面终难扭转。  相似文献   

19.
63号通缉令     
因他的渎职,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2600万元,他因出口退税徇私舞弊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了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原董事长朱小华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纪委、监察部决定给予朱小华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经查,朱小华在担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巨额贿赂达数百万港元;违反规定,个人决定、批准将数亿港元贷给他人,给光大集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朱小华身为高级领导干部,收受巨额贿赂,工作严重失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所犯错误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是一起典型的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