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34-37
近年来,我国灾害损失增加趋势明显、风险形势严峻。同时,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救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救助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救助项目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对灾害救助工作的决策水平、措施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助工作的开展对加强灾害评估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灾害评估工作,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初步发挥了为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为健全完善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救灾救助和灾害防范救援一体化衔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修订了《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23年2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解读如下:一、《预案》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吉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决策的科学性,提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水平,湖北省当阳市按照灾害应急救助的总体要求,立足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建立自然灾害救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其救助需求在瞬间达到峰值。本文从"浪涌能力"出发,分析了"弹性"需求对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的影响,建议通过物资储备结构体系的优化来提升其物资供给的峰值能力。"浪涌能力"与"弹性"灾害救助的关键和前提是救助需求评估。与常规自然灾害救助不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大量人员受灾需紧急救助,尤其是突发性灾害发生后,瞬时内数量巨大的人口需救助。然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低,平时所储备的灾害救助物资无法满足瞬  相似文献   

5.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本身的巨灾特性必然使相应的救助工作与一般性灾害的救助工作不同。本文归纳总结了世界各国自然灾害救助的三种主要模式,借鉴"结构与功能优化模式"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开展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应对,在灾害救助的全过程、各环节,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区与民众等多主体的作用,各方形成一股"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上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执行的标准有较大差别,分地区、分灾种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是自然灾害救助管理部门又一创新课题。笔者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就加强灾害救助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年度救灾工作目标任务,积极研究探索,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制定出台县级自然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办法,全面提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全市26个县(市、区)中,已有20个县(市、区)制定出台了救助办法,完成率达80%,其余县(市、区)也已制定并上报当地政府,待批准后正式下发。以下是本市在推进灾害救助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灾害、危机、风险"三个概念,以"灾害"为中心整合形成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的综合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渐发性特别重大灾害和突发性特别重大灾害综合性、全过程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9.
彭凯 《中国减灾》2024,(3):50-51
<正>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为了规范灾害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监管等过程,四川省抓住契机,围绕怎么谋、怎么建、怎么用、怎么估,在救助资金管理工作中狠下功夫,建成了“一卡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审批管理系统,做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新形势下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结合实际,在创新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救助原则灾害救助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灾民救助准备措施,使所有因自然灾害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9月1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作者着眼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税收政策,呈现了其发展历程和现行制度,分析了国际上两个代表国家的做法,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论坛》栏目将分上下两期刊登此文。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税收政策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灾害救助税收领域的研究与政策运用起步较早,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税收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政策较为成熟,在一些方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经历12个年头,人们久盼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灾害管理的重大突破,是救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此,结束了我国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局面,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开始步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由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完善应急响应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对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因此,在把握启动应急响应条件时,应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一次灾害过程”为依据。根据应急响应制度在实际救灾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加上常年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春旱、春夏连旱现象普遍,洪涝、风雹、暴雪、低温冷冻等灾害多发频发,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12月21日,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并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河北省在防灾减灾、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践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工作脱节、灾害救助准备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救助款物监管不严等。2017年,为深入贯彻党的  相似文献   

17.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南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震撼了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在对这场灾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方方面面的深入反思中,如何强化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灾害中保险赔偿数额与灾害损失的极大反差.凸显了保险在整个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尴尬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加强巨灾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4,(1):15-17
2003年8月18日,陕西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该预案从灾害预警、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灾害救助应急反应、备灾等多方面对救灾工作作了规定,对各地救灾预案的制订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0):46-49
2010年9月1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