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晟  陈炳权 《传承》2010,(15):52-53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也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仍存在薄弱环节。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有序地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春风  习海宇 《前沿》2013,(2):32-34
大学生政治参与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该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相关政治知识;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相互矛盾;政治参与动机与倾向功利化、现实化;缺乏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等.本文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对政治改革、民主政治发展以及政治稳定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理性、有效地参与政治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田小平 《人民论坛》2013,(12):154-155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好、管理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付国锋  许文胜  郎君立 《传承》2013,(11):64-65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消极参与、狭隘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和从众性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消极参与、狭隘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和从众性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以及政治人格塑造的功能.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政治生活相脱离,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政治行为的失范弱化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异化.因此,需要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措施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当代大学生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化.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经历了历时性的发展,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得以不断提升.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少数民族政治素养的不断提高,各民族成员将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进行民族政治参与和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从属概念,其政治参与行动是在心理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女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外在环境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从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女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政治参与。这不仅对于女大学生自身,而且对于女性群体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效果设立指标体系进行价值评判的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并切实开展评价活动,重要的方面在于确定评价的相关原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要遵循政策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专家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直观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在着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客观考量其政治参与程度、社会影响与发展态势,有助于规范、引导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燕 《前沿》2005,3(7):198-2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活动大量涌现。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引导农民的政治参与,努力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它不仅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浙江省7所高校近2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上网频率的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此,要加强我国主流网络媒体建设,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政治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延续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促进政府和学校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需要;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和谐理念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诸方面与汉族大学生相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应紧密结合他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途径或方法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收入低下、城乡二元体制、政治文化观念落后以及城市主流市民文化的排斥等因素影响,当前其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为破解这种政治参与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辉 《人民论坛》2012,(20):160-161
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但是依旧存在冷漠与无序。文章从经济与社会、制度与文化、心理与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从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政治参与氛围的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措施,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趋向合理与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网络信息识别的弱辨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利我性、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性等。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素质;加强"三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规范意识;建立畅通的网络言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回应机制;积极鼓励大学生政治实践,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官方途径与大众途径。基于上海市十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上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官方途径。"担心意见被屏蔽或审查"是阻碍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而"担心意见无法传递给政府"是阻碍大学生在官方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受到性别、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客观因素和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网络政治参与兴趣及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等主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