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7年底,党中央提出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到今天,国企已为之拼搏了整整三载。脱困任务究竟完成得怎样,这是决策层、理论界、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截至2000年6月,三年前处于亏损状态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已有3626户实现脱困;247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已有2016家按《公司法》改为公司制,也就是说,至2000年底,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高层领导深入基层抓脱困曾长期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工业主管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往返跋涉…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企扭亏脱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亏损额的降幅离脱困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各地、各行业扭亏脱困进展不平衡,尚未脱困的企业扭亏难度很大;三是部分扭亏企业的基础比较脆弱,一些脱困企业的盈利水平不高,内部管理不够扎实,市场应变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相当弱小。四是企业长期存在的机制、体制、结构性矛盾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巩固前段的扭亏成果,运用已有的脱困经…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的基本实现,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下一步新闻宣传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入展开:宣传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的历程;论述三年脱困目标实现是宏观环境改善、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身努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新增亏损问题;改革与脱困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实施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论述国债技改贴息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通过回顾几年来核销银行呆坏账,推进企业破产关闭的做法和成效,论述核呆的必要性和作用,说明拓宽企业退出市场通道、优化企业结构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也是国有企业脱困的一个难点,一直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在近两年的调查研究中,我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深感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进一步增进共识,下力气共同做好再就业工作,保证国企脱困目标的顺利实现。一、减员增效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国企改革脱困的措施中,减员与减债、减负相比,由于其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以至关系到社会稳定,更为世人关注。几年来,减员增效作为国企三年脱困的一个重大举措,取得显著成效。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非常严峻,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生活和矿区的稳定。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得到加强和改进,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当前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一、加强宣传引导,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明确责任。企业脱困解困的重要一条,是调整好职工的心态。一是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宣传力度,正确认清处理煤炭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全面、深刻地理解国企抓大放小、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兼并破产、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既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经济问题,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和支持国企脱困,但是扭亏解困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亏...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加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国企"一把手"的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关键少数",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在加强国企纪检监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和地位必将更加突出和重要。然而,国有企业的亏损却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解剖分析国企亏损的内在原因并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是实现国企扭亏的一个有效手段。今年是实现国企发展和脱困目标的关键性的一年,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这项工作中应当敢作为、有作为,尽好自己的职责。本刊现编发这篇有关国企创亏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部分国企‘“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十分愤慨,要求根除企业“蛀虫”的呼声日渐强…  相似文献   

9.
孔全 《探索》2011,(6):126-1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努力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环境,日益重要。要坚持党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努力推进国企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要推进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解决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性问题;要坚持以职工为本,把满足企业职工基本需求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要把握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要弘扬国企光荣传统,使国企精神在新时代重新焕发青春,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来,辽宁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还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症结。有学者认为辽宁目前改革的深层矛盾集中在“死债”和“活人”上。“死债”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问题是“钱从哪来?”“活人”是指企业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负担重,问题是“人往哪里去?”。“死债”现象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而“活人”鉴于辽宁省的特殊省情,在全国似乎更为抢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利用 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煤炭企业困难多、亏损额大、扭亏任务繁重,能否实现扭亏解困,步入健康发展的坦途,是关系国企“三年脱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扭亏解困愈来愈成为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实现扭亏解困,一要靠国家国企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二是抓住扭亏解困的主要矛盾,增强脱困的信心和决心,最为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改革管理,推进企业攻坚破难的进程。 一、置换产品,立足调整创市场   面对当前调整步伐日益…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中国经济总量将居世界第四刊中报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可以实现国家经贸委负责人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下半年国家将对部分企业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以此作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国企改革与脱困的重大举措。据介绍,这项重大举措将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近20年,已经从改革旧体制发展到创立新体制,即到了机制创新阶段。国企能否进行和实现机制创新,是关系到国企改革脱困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目前国企需要进行机制创新的内容很多,本文着重谈以下几个方面。一、国企融资机制的创新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资金短缺仍然是束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普遍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如果把国务院确定的国有企业3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比作一场战役的话,今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实现总攻的一年,也是改革形势逐渐明朗的一年。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已先后五次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并做出开山引路的重要指示。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也多次率领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深入北京市工业、城建、商贸系统国有企业集中调研。全市国企上下为之精神振奋,许多国企"老总"就国企改革攻坚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本刊特辑部分国企"老总"笔谈一组,以飨读者。1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的“利好”消息之一。围绕国企“脱困” ,有三个热门话题 :话题一 :国企“脱困”成绩有无水分。按照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四组数据 ,国企“脱困”成绩斐然。一是国企利润大幅增长 ;2 0 0 0年全年实现利润预计达 2 30 0亿元 ,比 1997年增长 1.85倍 ;二是大多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在国家重点监测的 14个行业中 ,已有包括轻工、机械等 12个行业实现了利润增加或整体扭亏为盈 ;三是 31个省、自治区、市都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 ;四是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 ,到 2 0 0 0年年底 ,国有…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8,(7)
不能再沿用每月理论点评计划经济的办法和行政办法解决国企人员过多问题朱基总理在五月中旬中央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过多的问题,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也不能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只能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邬凤祥 《求实》2000,(6):22-23
国企管理到底是搞“加强”式复制,还是搞“转化”式创新?这是关系到国企能否真正“脱困”,关系到“脱困”之后是否会重新“返困”,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和腾飞的问题。  一、国企管理为什么要搞“转化”式革命?国企管理是否要搞“转化”式的革命性创新,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三个要求”和如何回答“一个问题”。1“三个要求”是什么呢?其一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两“到位”中的“脱困”目标,关键要靠抓好管理,这是一种迫切性的要求。其二是,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中对管理的“双六”(即10条指导方针的第6条,12大问题的第6大问题)要求,明…  相似文献   

18.
白津夫 《新视野》2000,(5):25-27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了关键阶段,既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又提出许多新的任务,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解决国有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当前的突出问题就是解决脱困问题,实现三年脱困目标,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摆在面前的第一位任务。当前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来说,实现脱困目标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第一,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国有企业脱困的基本条件。一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尽管受到…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能不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投以热切的关注。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全国看辽宁”的点将令,更让辽宁人提升起以赢为上的元气。 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是国有经济的旗舰。这只旗舰的沉浮与进退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事关政治大局。不消说辽宁作为工业大省曾以万千气象为共和国工业奠定丰碑,更不消说,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难脱胎为拉动市场经济硬弓的骄子。至1997年底,雄风不再的辽宁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严重下移,国有大中型企业频频告亏。 有三年的目标界定,辽宁拉开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序幕:到2000年底,全省4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现利润11.9亿元以上,亏损面在30%以下;列入国家脱困考核口径的500户亏损企业要有70%左右实现脱困;百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年的期限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告知,上述目标如期实现。这一仗,辽宁赢了!这是举全省之力的合力攻坚效应。一个棋子“啪”地摔下去,它是实现中国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全局中的一个精彩亮点。峰回路转的实践证明,国企完全可以搞好,国企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下岗职工尽快地重新就业,已成为能否在三年内实现国企脱困目标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重大社会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最重要的是确定富有远见、切合实际、积极稳妥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