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个体劳动纠纷以及集体性劳动争议越来越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然而,工会作为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社会组织,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维权职能。究其根源,在于工会的代表性不足。工会对会员的代表权是工会的天然权利,被法律确认并认可,它与政治代表权、法人代表权以及民事代理权都存在区别,具有社会法属性。当下,我国工会改革的重点在于"去行政化"及其社会属性的回归,进一步强调工会的维权职能。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工会维权开拓了新路径,工会改革应沿着更好地代表会员利益的道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2.
工会在中国政治与社会体制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工会是工人群体利益维护的社会组织,代表着社会的利益诉求,无法有效整合工人群体的利益诉求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工会是国家权力在社会组织中的延伸,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整合组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成问题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会是劳资矛盾和劳资斗争的产物。工会是工人利益的代表,是维护工人权益、反抗资本家剥消和压迫的组织。因此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就是在劳资关系中代表和维护劳方的权益。可是在工人阶级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带有根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的一个深刻的矛盾,即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损害着民主的真正发展.作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必然导向自由民主的传统观点,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受到了挑战,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全球性扩展并没有带来民主的发展;相反,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不良社会后果,原本是维护大众利益的民主政治却表现得无能为力,大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被强大的经济利益所侵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认清工会的本质属性,分析工会所面临的严重危机的结症所在,明确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会如何实现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这一根本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组织,具有利益属性。这不论从工会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工会的现实活动;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法律观点来分析,都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产业革命创造了工人阶级,但大机器生产却把广大工人群众推到贫困的深渊。工人通过较长期的由自发的、原始方式的斗争,日益深刻地意识到团结起来的力量,他们为了消除竞  相似文献   

6.
李永忠 《学理论》2012,(10):69-70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但是,他强调的是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还需要从社会文化领域来拓展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范畴,赋予其时代特色和生命力,使之在当下的社会建设中仍然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工会是近年来出现的基层工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由一定地域空间(主要指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内跨行业、跨企业的基层工会组织。由于社区工会是在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容易被人误解为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赶时髦”现象,并因此遭到批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工会应以产业属性为纽带,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具有利益群体的性质,职工利益常常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但社区是一个跨行业的区域,如果作为工会的组织依托,容易形成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的混合,给工会代表职工利益带来不便甚至内部冲突。这样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没有注意到,现实生活对基层工会的要求和为基层工会提供的条件,需要也允许社区工会这样的组织形态。一、社区工会面临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载体和渠道的总称。劳动关系作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其和谐与否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作为执政党领导下政治性社会群团组织,工会在发展基层民主、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其不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登     
工会改革要强化“官办”力度湖南长沙市总工会刘玮来稿提出,工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第一,要强化“官办”力度,力争“官”中有位。改革以来,工会原有机制显然不能有效保护职工利益,工会为此什么药方都开过了,就是难以在实践中运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权力。全国总工会推广的葫芦岛市工会经验,最重要的是工会领导进市委常委、人大常委、政协常委班子,参与决策,并列席政府常务会。这是强化官办意识最本质的表现。争取工会  相似文献   

10.
一、工会本义的探索及回归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王兆国同志在工会十四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也是多年来工会工作者对工会本义从反复探索到清醒把握的结果。 马克思对工会有过著名论断:“争取和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会产生和一切活动的宗旨。”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特别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组织作为政党的组织基础,对巩固和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属性和功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有弱化倾向,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发挥其服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团是现代政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特殊利益群体的形成,是政治社团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社会基础;国家公共权力作用的普遍性和政治社会的民主化,是政治社团产生的政治原因和政治条件;群体共同利益意识的孕育成熟,是政治社团产生的内在根据。政治团体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它具有存在的历史性、政治主体性和围绕国家权力运作性;它不同于国家组织,具有地位的依存性、存在的二重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它不同于政党组织,具有不求占有政权性和公益代表上的相对狭窄性。政治团体有其单体功能:聚合群体意志、整合群体力量和影响国家权力过程的功能;也有交互作用而成的综合功能;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增强社会政治监督和促进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李琮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它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可称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仍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李琮说,第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它的高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本身就是现代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管理形式。国家调节的充分发展,是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表现。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仍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中非经济利益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经济利益矛盾作为劳动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企业忽视劳动关系的心理契约,信息不对称与劳动者规避企业管理控制,企业工会建设的滞后,经济冲突等。预防、化解劳动关系中的非经济利益矛盾,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动态的劳动关系信息库,引导企业重视该类矛盾,推进企业工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减少非经济利益矛盾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会的正确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接受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不仅是发展工人阶级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保证。(一)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工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的联合体或它的某一阶层中最积极、最有组织的部分,是那个阶级或阶层用来实现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5,(18)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作用本刊特约评论员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工会作为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其职工利益代表...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二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改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做的是“正题”、新自由主义重振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反题”的话,那么,当代西欧社会党以“第三条道路”为破题方式、按超越左右政治框架的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表现为一个“合题”。在做这个“合题”时,西欧社会党的改良重心是为了解决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矛盾,其基本改良方法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平衡,而这次改良运动的依据,仍然是它们所推崇的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持有的观念形态继承了宗教(基督教)以抽象的精神观念能动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从而都具有了唯灵论特征。因而,马克思把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看作是政治与经济领域批判的前提。在政治领域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私有财产制度抽象人格化,从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来论证自由和平等,从而使建立在这种抽象人格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等政治国家的政治理念日益抽象化,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的头脑且企图实现所谓的普遍利益而具有唯灵论特征;在经济领域中,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最高峰,资本这一抽象的“死劳动”借助于雇佣劳动这一“活劳动”得以不断增殖从而具有了支配人的灵性。马克思对这三种唯灵论批判的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之间的差别,不被抽象观念所支配,从而唤醒工人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利益群体因经济利益的分化所引发的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这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有合理分化和过度分化的不同情形,在道德的视阈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影响,有必要对此作理性的把握和道德的评判。要实现社会利益的均衡就必须从强化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道德理念、构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制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民价值体系等方面来建构有利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春娥 《学理论》2014,(15):30-31
消费主义价值观源自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是在当代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价值哲学,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生等方面扭曲的价值内涵。恩格斯自然生态问题制度性归因思想启示我们: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阶级特质、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等方面探寻消费主义价值观错误价值取向的社会根源;消费主义价值观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向世界蔓延,延续着资本主义的寿命,同时也不断集聚起加速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动因,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对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