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其他无形财产权、股权、信托财产权利、继承权等等,所有权只是其中的物权的一种。对国有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的法律确认和特别保护应在物权法之外单独立法。“私人所有权”的概念不科学。物权法应该只规定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草案具有技术性,可以尽快通过。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5,(18):31-31
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所依赖的这些物的归属都是由物权法来规定,因此物权法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的法,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法。随着物权法草案全文于7月10日向社会公布,这部法律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调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律,物权法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物是谁的;二是对物享有什么权利,其他的人负有什么义务;三是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吴祖祥 《前沿》2004,(4):127-129
代位权客体是代位权法律关系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即债务人现有的对于第三人可行使的权利。我国现行合同法对代位权客体的规定过于狭窄。笔者认为 :债务人的物权、不具有人身性质的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均可成为代位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它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我们每个人的目之所及,几乎都与物权有关,小到一针一线,大到高楼山林,莫不有其归属。  相似文献   

5.
柳瑛 《小康》2011,(2):96
产权是什么?如果单单从概念上去区分,很多经济学教科书讲得很清晰:产权就是财产权力,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等,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占用、支配、流通和分配关系的法律表现。看起来一目了然,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相似文献   

6.
金可可 《求索》2008,(9):128-130
贝克尔通过对权利的不同分类方法而提出了区分债权与物权的三个特征。就客体本身而言,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是“特定的物”与“债务人及其财产”的区别;从权利的效力范围上来看,物权作为绝对权,其效力是针对一切人的,而债权作为相对权,其效力则仅针对特定人;从权利保护的方式上来看,债权的法律保护是直接的、针对客体本身的;物权的法律保护则是间接的、针对侵权第三人的,而并未直接针对其客体(物)。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这是对现代产权制度的全新认识,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什么是产权?经济学家解释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品的多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法学家从财产权利法律制度的角度,认为狭义的产权主要指所有权或物权,广义的产权则包括物权、债权、法人和企业财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财产权利。从权利内涵看,产权主要指两种权利:一是财产所有权,它反映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这是产权的基础;二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派…  相似文献   

8.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好。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制定物权法,从法律上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  相似文献   

9.
单东 《今日浙江》2007,(7):32-32
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所谓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财产、不动产的权利.而《物权法》则是关于物权的界定、保护的系统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的基本财产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特别是民法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律璞 《前沿》2006,(4):148-150
7月10日《物权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部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经过几年的酝酿终于向全社会公布,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对物权法缺失的民事立法领域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补白作用。《物权法(草案)》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草案。纵观其内容,该草案体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的物权法理念,值得关注与探讨。一、重视物的利用,充分发挥物的社会效用历史上,罗马法的物权法以“个人主义”为主导思想,确立了以…  相似文献   

11.
房屋租赁权的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财产性权利主要包括物权和债权,物权的保护力度强于债权已为众所公认。于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于某种法益囿于其债权性质而难以得到有力保护时,物权法可在不违背其法律逻辑的前提下对其伸出援手,即法定其为物权。房屋租赁权的基本定性一直是债权,但在我国房价高居不下,越来越多人选择租房方式来改善或解决房屋利用问题的今天,将房屋租赁权提升为一种物权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目前相关立法的逻辑清晰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已于2007年3月16日表决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物权法之所以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是因为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  相似文献   

13.
优先权是为担保特种债权而于债务人的一般财产或特定财产上成立的担保性权利,法国和日本民法有比较完善的规定。我国是否应该在未来的物权法上规定此项制度,学者们的认识有较大分歧。笔者认为,优先权是一项独立的法定担保物权,应在物权法中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为执法行为。无论是刑事侦查,还是治安、户政、消防、交通以及出入境管理等公安业务,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民法的适用。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物权法作为民法支柱性的组成部分,公安执法中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15.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项议程已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好。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制定物权法,从法律上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物权法立法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一是…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1,(1):51-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主要起草人梁慧星教授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认为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即财产归属问题,物权法就是规范财产归属关系的法律。在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梁慧星等法学家对拾得物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沈爱玲 《前沿》2010,(20):18-20
物上请求权包括基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而产生的请求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既不属于物权,也不属于债权,它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隶属于请求权这一上位概念。《物权法》确立了物权确认请求权、基于物权行使的物上请求权、对毁损物或损害物权的侵权请求权等物权性与债权性救济措施对物权进行保护。物上请求权应属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作说明。一、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  相似文献   

19.
黄艳琴 《理论月刊》2000,(10):40-41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有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20.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