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一些疾病循环抗原的检测,并使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我们选择一株保护性单抗—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建Dot—ELISA)来检测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在安庆地区现场与粪检(直孵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直接法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和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法McAb-Dot-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100%(32/32),对安徽省自然感染耕牛(粪孵阳性)的阳性检出率为93.90%(418/445),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98.50%(66/67);而常规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5.35%(41/43),对安徽省同一地区的自然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0.82%(188/207),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86.27%(88/102)。提示,直接法MoAb-Dot-ELISA不仅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而且在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ELISA。  相似文献   

3.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伪狂犬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间接血凝(IHA)试验(潘乃珍等,1990;Hap-per等,198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蒋玉雯,1988)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李克荣,1989)。有关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在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现将应用单克隆抗体Mab_3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C_3)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病毒(PRV)抗原和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单抗酶联测定法与粪孵法检测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对比试验罗森,张绍舜(安徽省宿松县畜牧兽医工作站246501)以前我们检测家畜日本血吸虫病一直采用粪孵法,1994年10月份我们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测定法对我县程岭乡生机村、程岭村202头牛进行中试测定并与...  相似文献   

5.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诊断小鹅瘟的研究@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诊断小鹅瘟的研究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小鹅瘟(GP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黄牛精子能被GPV所凝集,但...  相似文献   

6.
用从当地分离鉴定的山羊B组轮状病毒KB-63毒株,在剥夺初乳的山羊羔体内传代繁殖病毒,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BELISA)。这三种方法经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交叉试验表明,其特异性、重复性好。以双盲法将此三种方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作了对比研究,表明此三种方法均较CIE和PAGE法敏感。用这三种方法对成人、婴儿、绵羊羔、山羊羔、仔猪的120份腹泻粪样(包括实验室接种材料)进行检测,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6.7%、18.3%、25%,而CIE和PAGE的检出率分别为12.5%和8%。  相似文献   

7.
首次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抗体的方法。特异性鉴定表明,PRRSV不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与美国进口的PRRSV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35份猪血清的阴、阳性检出总符合率为82.9%(29/35),其中Dot-ELISA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进口试剂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可替代虫卵抗原(SEA)用于家畜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重组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了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区多肽重组蛋白LHD-Sj23和日本血吸虫SEA检测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SEA和LHD-Sj23作为诊断抗原对189例血吸虫病牛和92例健康牛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8%和9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5%和92.4%.两种抗原之间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LHD-Sj23重组抗原可替代SEA用于家畜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是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的一项新的免疫酶技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放射免疫试验(RI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类似,并可弥补RIA和ELISA不可避免的一些缺陷。该法于1982年由荷兰学者Herbrink首先建立。嗣后,很快被许多国家学者吸收应用与继续研究,并发表了不少论文。迄今,对于本技术的命名尚未统一,不同学者的叫法不尽一致。Herbrink等称为抗原斑点试验(Antigen spot Test),Howker等称为免疫结合斑点试验(Dgt-immunobinding Assay),Huet等称为斑点免疫测定(Spotimmuno Detection),而Pappas等则称为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笔者认为Pappas的叫法最合适,故本文称该法为Dot-ELISA。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诊断布氏杆菌病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布氏杆菌全乳环状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不足之处。我们经过多次试验,首次建立了一种斑点酶联免疫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McAbDot-ELISA)的新方法,并对100头健康牛和两个可疑奶牛场15份奶牛血清进行快速诊断,前4种方法均为阴性,后者查出17头抗体阳性牛,阳性率为14.78%,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试管凝集反应。符合率为84%;特异性优于平板凝集反应,符合率为77%。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经济实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新疆地区部分牛和牦牛的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8头份牛血清全部为阴性,4份牦牛血清1份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
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兔轮状病毒(LaRV)免疫的BALB/c。系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融合成功率为22%。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筛速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29%左右。对其中6株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了亚克隆,获得高产亚克隆杂交名细胞,用BALB/c小鼠生产了腹水,鉴定后选取2株强阳性高效阶的杂交瘤细胞,以ELISA阻断试验检验其分泌抗体的特异性,以直接ELISA测其敏感性,用琼脂双扩散试验鉴定类和亚类型别。结果1B_3为IgG,,2B_4为IgG_(2b)。  相似文献   

13.
用醋酸缓冲液和40%饱和硫酸铵连续沉淀法从绵羊棘球蚴囊液(SHCF)中得到部分纯化抗原(SPPCF),并从中分离了抗原A和抗原B,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M-RPHA)、单克隆抗体双扩散试验(M-DD)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鉴别,表明自制的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均识别SHCF、SPPCF及抗原B,而不识别抗原A;用ELISA对阳、阴性血清检测,SPPCF、抗原A和抗原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83.33%和7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72.22%、86.11%和75%,表明抗原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SPPCF和抗原B。  相似文献   

14.
Hawkes等(1982)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后,已有许多学者将其用于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检测,认为比普通ELISA简单、特异、敏感、快速。70年代末建立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大大提高了ELISA的敏感性。我们结合两者之长,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Dot-ELISA),用于检测仔猪、羔羊及婴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及羊(山羊、绵羊)与人血清中的轮状病毒抗体,并同Dot-ELI-SA、ABC-ELISA及ELISA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试验(I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4种免疫方法诊断水牛、黄牛和猪的住肉孢子虫病,检出率分别为77.6%(其中水牛为93.4%,黄牛为65.9%),96.1%(其中猪为59.2%,小牛及青年牛为71.4%,成年牛为97.5%),97.5%和97.8%。其中应用IFA、Dot-ELISA诊断家畜住肉孢子虫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试验表明,免疫学诊断技术是当前对家畜住肉孢子虫病进行生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黄曲霉毒素@陆建华@倪正平@黄飞@张启南@李文广@陈建国¥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黄曲霉毒素陆建华倪正平黄飞张启南李文广陈建国(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226200)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江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猪旋毛虫病的诊断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特别是在血清学诊断方面如免疫荧光(F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等,都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这些方法或因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或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在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1987年以来,我们将玻板间接血凝试验用于猪旋毛虫的抗体检测,经对本厂2116头商品猪现地检测证明,该法操作方便,反应灵敏,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FM_14)及其荧光标记物(FM_14-FITC),对接种IBD疫苗、强毒感染和自然病例鸡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10天内DFA和Dot-ELISA均呈阳性反应,而AGP只在接种后6~8天的样品中检出抗原。22例人工感染鸡和40例自然发病鸡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DFA和Dot-ELISA的敏感性基本一致,且高于AGP,它们的整鸡阳性率分别为96.8%、95.2%和38.7%;所有的AGP阳性标本Dot-ELI-SA和DFA均为阳性,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96批次(被检鸡群达38700头份)野外送检病例之脾、肺、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DFA阳性率分别为40%,11%、10%和88%,而总阳性率则为95%。  相似文献   

19.
1984~1986年,本课题协作组在广西、北京、福建、安徽、黑龙江、浙江等省市的6个单位进行了弓形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固相免疫酶底物珠试验(DASS),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SHE),玻片虫体—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吸附试验(TSSH)5种酶联试验方法,现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鸡减蛋综合征病毒抗原的研究孙刚潘兴广李英霞邢文杰朱琪(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150030)刘尚高张立昌(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内外对鸡减蛋综合征(EDS-76)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建立的检测EDS-76病毒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