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高校德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炳池 《世纪桥》2007,(2):152-152,154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却存在着“学什么”、“活着为什么”“信仰什么”等价值困惑。我们应该注重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以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振兴中华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教育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近年来,“90后”大学生非智力问题的频发,体现出加强大学生非智力教育强烈的时代诉求。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这些非智力问题产生的主因。加强“90后”大学生非智力家庭教育,必须突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非智力培养中的职责和优势,明确其核心内容,把握其基本原则,实现其方式转变,拓宽其具体途径等。  相似文献   

3.
周运清 《学习月刊》2009,(23):31-31,39
当代大学生曾因“90后诸门事件”、“90后贱女孩”等影响.一度饱受诟病。“10.24”长江大学3个花样年华的英勇行为.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一个鲜明的“90后”群体镜像.直接洗刷了曾经被误读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不适之词.把人性的光亮与美好坚实地托举起来。“90后”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大学生群体的英雄行为和因他们而引出的社会反响.至少传递了四大信息。  相似文献   

4.
无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介于成人与中学生之间的一种成份。从走进被称之为“半个社会”的大学校园之日起便注定了他们要接受一种文化,一种与都市相近、与市俗疏远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拔节成长的他们被滋润的首先是他们的思想。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会突然在某一天发现并且强烈地感知:“我已不是原来的我”!也正是在这种悄悄的改变中,“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已悄然潜入这个特殊群体。叛逆与个性:大学生的“属性”?!一个大学老师告诉我,在大学最不好做的是辅导员,最难上的课是政治理论课。辅导员说,现在的大学生你怎么教他?不要说与他们年龄相仿的我们,就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学生也  相似文献   

5.
王春 《廉政瞭望》2012,(21):24-25
上世纪80年代,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农村,高考录取分数线犹如一道分水岭,将大学生和落榜者进行了分层。那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一毕业就端上“铁饭碗”,成为“国家干部”;而高考落榜生承受着巨大心理落差,用各种方式迎接命运的挑战。他们中的一些人不轻言放弃。抓住机会,珍惜机会,在不同的岗位、领域收获了成功,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大学生被社会誉为“天之骄子”和“时代的宠儿”,社会对大学生过多的“宠爱、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宽容,甚至有意无意的吹捧,极大地强化了他们的盲目优越感和主体意识。他们批判、超越、创新和参与欲望相当强烈,但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业上都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自身素质有明显的缺陷,与其主观愿望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他们成为整个社会结构中最活跃而又最不稳定的一部分,所以遇上风波时就极其容易发生问题。究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形成特定社会的人格与行为方式,即是有机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终生的。作为处于青年期中后阶段的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还因为他们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思想活跃的特殊青年群体。在大学生许多方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在于深挖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内在驱动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以“中国梦”为载体,将“价值认同”“责任要义”和“实现方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比起其他社会群体来说,更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学生都是来自各地,五湖四海聚到一起,从学习到生活,密切接触的一群。其次,就是学生的年龄正是处在心里学上称之的“家庭断奶期”。他们不象中学生那样与家庭接触密切、依赖家庭。在心里上有一种“我独立了”的强烈意识,带着“我自己闯世界”的想法,参入了大学生这个新的群体。第三,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使他们在群体内部交流内容上层次较高,即除了日常的话题外,往往涉及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生、政治主张等,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把“不唯书、不  相似文献   

10.
失业,这个曾经长期困扰西方大学生的社会问题,今天极其严峻地出现在中国大学生面前。人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大学生“皇帝女儿不愁嫁”已成为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某些大学生被卷进失业大军,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毕业也就是失业”,不再是西方教育的“专利”。大学生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最大资源浪费,也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此,应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从亮 《党课》2014,(7):71-71
海南省东方市注重在“培、用、管”上下功夫,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市委坚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市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主体班次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分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迅速进入角色。通过“结对子”确保每名“村官”至少由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所在村(社区)党支部有经验的干部和1名致富能人党员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党员大学生“村官”,明确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非党员的则担任村主任助理,通过压担子使大学生“村官”在锻炼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大学生成为“触网”的主要群体。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义利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非利益组合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斑驳复杂的、动态多样的,成长于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巨变时代的当代大学生,自“伤痕文学”开始,经“潘晓讨论”、“信仰危机”、“西方思潮热”、“从政热”、“经商热”到90年代后期的“社会实践热”,义利价值取向上的困惑一直索绕着他们,这主要同大学生身处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表明,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状况呈现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以理性方式系统把握社会思潮,更多的是采取感性和日常生活体验的方式接触社会思潮;各种社会思潮并不以观点的正确性、理论的完整性来吸引大学生,而是以理论观点的新奇性来吸引大学生;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相互渗透性加强,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也是相互揉杂,反映综合性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社会思潮有时以显性方式出现,有时以隐性方式出现,具有很长时间的潜隐性;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态度日益趋于客观理性,但理论基础的缺乏使得他们对社会思潮的实质缺乏足够认识。应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思潮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客观、理性对待当代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社会思潮引导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无疑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民族骄子”,少数民族大学生,时代寄予他们以厚望,如何把握他们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与应对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研究表明,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状况呈现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以理性方式系统把握社会思潮,更多的是采取感性和日常生活体验的方式接触社会思潮;各种社会思潮并不以观点的正确性、理论的完整性来吸引大学生,而是以理论观点的新奇性来吸引大学生;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相互渗透性加强,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也是相互揉杂,反映综合性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社会思潮有时以显性方式出现,有时以隐性方式出现,具有很长时间的潜隐性;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态度日益趋于客观理性,但理论基础的缺乏使得他们对社会思潮的实质缺乏足够认识。应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思潮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客观、理性对待当代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社会思潮引导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潮龙起  朱平 《理论学刊》2004,(10):110-111
现当代 ,华侨华人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当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紧要关头 ,他们总是挺身而出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众所周知 ,2 0 0 3年春夏之交 ,中国经历了一场“非典”磨难。当一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可怕传染病肆虐中国、“非典”疫区不断扩大、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受到重创之时 ,华侨华人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他们以何种方式参与了中国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 ?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和重视。本文拟在对这一时期海内外媒体的有关报道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剖析。…  相似文献   

18.
筱平 《奋斗》2006,(7):48-5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地增长,大学生就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汪世蓉 《学习月刊》2012,(22):90-91
据中国日报网消息,“被”事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民工被自杀”、“大学生被就业”、“名人被死亡”等非传统被动句屡屡见诸报端。另据《200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介绍,2009年度新词语中的词语群,不是以事件为核心,而是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以词语格式为标志,如反映人们权利意识觉醒的“被××”词语群。  相似文献   

20.
《改造》     
本书是作者于风政计划撰写中的新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的第一部 (194 9~ 1957) (第二部《炼狱》,写 1957年至 197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部《新生》,写 1978年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本书不是执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史 ,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史。”(前言 )这段历史是知识分子政治思想、政治感情被“改造”的历史 ,也是他们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被“改造”的历史 ,更是他们心灵道德、人生价值被“改造”的历史。作者笔下 ,一场场运动 ,一桩桩事件 ,一个个人物 ,在这几年中不断地上演 ,其中的一批角色 ,似乎“一转瞬间 ,就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