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家庭暴力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侵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睦、危害社会稳定,为社会所不容。本文将从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入手,分析我国家暴立法和执法中的不足,简要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处理家暴问题上存在的差距,就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简单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协助,共同来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2.
陈雯 《学习与实践》2008,(8):136-143
家庭暴力几乎伴随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建立而与家庭一样古老,并逐步演化为一个超越家庭内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从而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在参阅国内社会科学领域近30年家庭暴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家庭暴力的内涵界定与主要类型、特点与危害、原因分析、反家庭暴力四大层面的研究作以回顾和综述,最后对家庭暴力的发展趋势和反家庭暴力的工作实践作以展望和前瞻。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心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10,(18):52-53
资料表明,30%的中国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在一个由祖孙三代组成的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暴力来自父亲。通常被视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怎么会对自己的亲人"下毒手"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必须认真考察一下父亲的心。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是各国普遍关注而又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反对家庭暴力已经成为文明国家的共识。家庭暴力作为社会暴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也同时危害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反对家庭暴力,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7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一法规性文件的出台,必将成为我们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睦温馨,社会才能安定、文明、进步。但目前,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妇女报记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是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我国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反家庭暴力是与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的陈旧观念和行为做斗争,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持久战。消除家庭暴力不是单靠受害人自己,单靠妇女组织就能实现的,更要有赖于社会的干预,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其手段包括殴打、捆绑、侮辱、残害身体、限…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0,(10):28-29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99年下半年,全国家庭暴力信访案件20446件,占婚姻家庭类案件的20%。 广东省妇联在广州等11个市对1995年以来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了一次入户抽样调查,共调查城乡1589个家庭,统计结果是,有29.2%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79.4%为丈夫对妻子施暴。近年来,全国信访工作数字统计和调查情况表明,我国有近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且施暴者一般为家庭成年男子,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其中妇…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问题的情况及建议全国妇联权益部家庭暴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世界妇女组织呼吁,争取妇女免受暴力是妇女团体主要的奋斗目标。在我国,家庭暴力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妇女问题。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减少家庭内对妇女的暴力,成为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睦安康是社会稳定昌盛的前提条件。当今,人类已进入了现代文明时期。人们的思维理念、行为模式大多完成了对粗俗与野蛮的超脱。然而,“家庭暴力”这个与现代社会极不协调的现象还在困扰着时代文明,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各类案件频频发生。对此,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着种种思考。本文从对家庭暴力事件的认定入手,分析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各种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是目前家庭暴力已成为婚姻家庭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仅鞍山市妇联近4年来就接待2000多起因家庭暴力而投诉的案件。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妇女人权的践踏,伤害儿童的身心,造成家庭悲剧,而且增加社会犯罪率,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破坏了婚姻家庭的稳定,同时也污染了社会环境,破坏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甚至践踏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目前世界各国对此纷纷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立法。近年来,我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重视,一些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地方性立法。本文从对家庭暴力的一般性分析出发,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我国,一直把家庭暴力看成"家务事"而没给予充分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的觉醒,原来潜伏的家庭暴力问题逐步浮到社会表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并为受害人提供了相应的救助措施,为治理家庭暴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文章探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笔者就家庭暴力的含义、类型、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理对策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解释婚姻暴力时资源正功能论和资源负功能论并存,现实中女性拥有较多资源也可能长期遭受婚姻暴力,构成本文所谓"资源失灵"现象。本文通过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及分类,厘清问题本质,考察农村家庭中妻子面对婚姻暴力时经济资源失灵的过程与机理,揭示家庭背景、社区文化等结构资源对个体经济资源的主导作用,从阻抗力的角度思考相关对策。女性具有的男权中心性别观念会扭曲其对经济资源的主观认知,抑制其资源利用能力,导致资源失灵。家庭因素、社区环境等结构资源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个体的观念系统,也会以社会支持方式促进或压制经济资源的作用。婚姻暴力阻抗力能减少受暴女性对施暴者或者婚姻关系的依赖性,其产生需激活相应的外部结构资源,并激发个体的意愿与决心。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但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鉴于我国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不完备和可操作性不强,应完善相关立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框架意识,执法部门分工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维权机制,构建多层次社会防治体系。为预防和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现象,全社会应树立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力度。更为重要的是,防治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萍 《桂海论丛》2005,21(2):86-88
家庭暴力是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不够和家庭暴力立法的滞后。尽快出台《家庭暴力防治法》,完善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是控制家庭暴力最迫切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而广泛的传播媒介和艺术门类,电影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遭受的性别歧视与粗暴对待。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女性题材电影的综合分析,试图解析在与"男性"电影文本相对立的女性叙事中,曾被主流电影模式普遍"英雄化"、"神圣化"的动作设计与暴力场面是如何完成性别与内涵上的深刻转换的,并探讨此种叙事方式的文化意义与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刑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刑法角度审视家庭暴力 ,对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意义重大。根据刑法规定 ,家庭暴力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 ,侵犯的客体是家庭关系和人身权利 ,行为对象是与施暴者有家庭关系的成员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处理家庭暴力犯罪应注意区分非犯罪性家庭暴力与犯罪性家庭暴力、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的界限。鉴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和刑法规定的抽象性 ,司法实践中处理婚内强奸案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