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2,(3):1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年底前,福建省要建成2万个覆盖所有县、乡、村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完成15978个避灾点建设,占计划任务数的79%。福建省积极构建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的做法,是在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战略部署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  相似文献   

3.
<正>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属于多灾易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强避灾点建设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南靖县已建成避灾点237个,其中县级避灾点3个,镇级避灾点24个,村级避灾点210个。在建好避灾点的基础上,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上下衔接,逐级细化""分年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加强避灾示范点的建设,在完成省、市政府布置的建设8个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罗庆华 《今日浙江》2021,(15):50-51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浙江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大灾面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避灾场所,是对受灾群众最好的保护和安慰. 近年来,杭州市扎实做好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面构建安全避灾保障网.目前,已建成各级避灾安置场所2674个,415个社区(村)荣获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3):2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在"桑美"、"莫拉克"、"海葵"等台风袭击时发挥了突出作用。"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  相似文献   

7.
<正>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  相似文献   

8.
正名流社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再加上山地众多,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这里常有出现。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平安,名流社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夯实基础,广泛动员全社区协同联动,共同参与到社区减灾的行动中来。经过多年努力,社区不仅显著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还使居民得到了归属感与平安幸福的获得感。"社区减灾工作做得好,安装防灾减灾宣传栏、设置紧急避灾场所、配备应急物资……感觉我们社区的安全真正有了保障。"福建  相似文献   

9.
减灾与发展灾害将要来临,到避难场所暂时躲避一下,等灾害过去后再安全回家。这是目前我国一种有效的避灾方式。2011年9月16-19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浙江舟山开展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以及巨灾应对情况专题调研。福建、浙江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两省内多丘陵和山  相似文献   

10.
减灾与发展 灾害将要来临,到避难场所暂时躲避一下,等灾害过去后再安全回家。这是目前我国一种有效的避灾方式。 2011年9月16-19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浙江舟山开展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以及巨灾应对情况专题调研。福建、浙江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两省内多丘陵和山地,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利川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容易受气候影响,利川的农业是一个弱质农业。"靠天吃饭"、"望天收"是利川农业的真实写照。发展避灾农业,提高利川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做好202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升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下发《关于做好防灾备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应急部门着眼应急职能,加强部门协调,早部署、早检查、早整改、早落实,切实做好防灾备灾工作。一是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安全检查,确保灾时运行安全。二是按照"布局科学、规模适度、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按照现代管理思维,秉承"治灾于未灾是自然灾害管理的最高境界"和"社区(村)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村)安全则城市安全"的理念,着力探索自然灾害管理关口前移的有效路径,研制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启动实施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一、实施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是城市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四川省自然灾害频发,成都也先后遭受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3):19-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避灾场所是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重要场所,也是受灾群众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的"避风港".几年来,福建省民政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求作为"要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对避灾场所建设进行了有效尝试,建成了一批设施相对齐全、功能比较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避灾场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5):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截至2011年底,已在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10157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建立了村级灾害信息员14431名,对10992名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为5932名村级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仙居县位于沿海地区.是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区域.2005年该市遭受到 5次台风的袭击和影响.200多万名群众紧急大转移。今年.该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科学合理拟制“避灾工程”建设计划.采取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1月28日—12月1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一行5人,在福建调研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等情况。调研组在福州、泉州、厦门召开了三场座谈会,与省市应急办、发改、民政、国土、农业、防汛办、气象、地震等部门负责同志和社区代表、高校专家学者座谈,实地考察了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闽清县灾后重建点、惠安县崇武镇自然灾害避灾点,走访了泉州鲤城区清正社区等全国综  相似文献   

19.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始终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