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2,(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年底前,福建省要建成2万个覆盖所有县、乡、村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完成15978个避灾点建设,占计划任务数的79%。福建省积极构建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的做法,是在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战略部署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5.
<正>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属于多灾易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强避灾点建设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南靖县已建成避灾点237个,其中县级避灾点3个,镇级避灾点24个,村级避灾点210个。在建好避灾点的基础上,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上下衔接,逐级细化""分年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加强避灾示范点的建设,在完成省、市政府布置的建设8个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利川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容易受气候影响,利川的农业是一个弱质农业。“靠天吃饭”、“望天收”是利川农业的真实写照。发展避灾农业,提高利川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减灾与发展 灾害将要来临,到避难场所暂时躲避一下,等灾害过去后再安全回家。这是目前我国一种有效的避灾方式。 2011年9月16-19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浙江舟山开展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以及巨灾应对情况专题调研。福建、浙江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两省内多丘陵和山地,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3):19-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仙居县位于沿海地区.是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区域.2005年该市遭受到 5次台风的袭击和影响.200多万名群众紧急大转移。今年.该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科学合理拟制“避灾工程”建设计划.采取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  相似文献   

11.
减灾与发展灾害将要来临,到避难场所暂时躲避一下,等灾害过去后再安全回家。这是目前我国一种有效的避灾方式。2011年9月16-19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浙江舟山开展地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以及巨灾应对情况专题调研。福建、浙江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两省内多丘陵和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损失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探索,国际社会也在推广实施一些减少自然灾害的模式和方法。其中,瑞典最早进行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安全社区”、美国政府推动建立的“防灾型社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推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是社区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罗庆华 《今日浙江》2021,(15):50-51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浙江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大灾面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避灾场所,是对受灾群众最好的保护和安慰. 近年来,杭州市扎实做好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面构建安全避灾保障网.目前,已建成各级避灾安置场所2674个,415个社区(村)荣获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年的试点实践,浙江省“避灾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避灾工程建设资金5506万元,建成避灾场所522个,总面积达148.33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近40万人。  相似文献   

15.
江西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损失大。自然灾害特点决定了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西省高度重视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度,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着力推进全省救灾物资储备库“一十百”工程,建立健全“两支队伍”、严把“四个关口”、健全“五项机制”,全省救灾物资储备调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如何破解福建的“边缘化”难题?福建上下一直在苦苦地探索。在2004年1月举行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2006年3月,“支持海峡西岸”正式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于福建确立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极为有利,福建的发展态势引起海内外经济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何得桂  ;廖百平 《前沿》2014,(13):128-132
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活动是我国山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避灾扶贫”需要的陕南地区大规模移民搬迁活动,尽管打破了原有的村域界限,也形成了新的居住模式,但是这些移民社区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亟待改进。基于个案实证研究,在对避灾扶贫移民型社区基本类型、发展状况与典型代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加快和完善西部山区避灾扶贫移民型农村社区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1,(7):61-6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高全市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结合近期正在开展的“三思三创”活动,积极探索提高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新途径,借助气象局气象资源丰富、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全胜黄钟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等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关键词。福建,也因其明显的生态优势和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而备受媒体关注。“生态美”,正成为福建省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这不能不令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建时,提出建设生态省、狠抓长汀水土流失工作的高瞻远瞩。长汀经验的取得,对“生态福建”、“生态中国”的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徐波 《中国减灾》2005,(4):20-22
3月30—31日,2005年“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自然灾害防御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治安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安全生产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建筑防灾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