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在我心中,只有失足少年,没有不良少年,浪子回头金不换。”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范红艳从事少年审判工作7年来,经常发自内心地这样说。多年来,经她审理判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达300多件400多人,其中有78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多人在所从事的领域业绩突出,没有一人再重新犯罪。教育、感化、挽救是少年审判工作的基本方针,而庭审是对少年被告人进行集中法制教育和感化挽救的最佳时机。在多年的工作中,范红艳逐渐摸索总结出“三见面、三了解”的工作经验,即在庭审前,应做到同被告人,也就是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见面,了解其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文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入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中也强调,少年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被告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审判的方式、方法上,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如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程序中的法庭教育已为少年法庭所普遍运用,成为区别于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重要特征之一。增设法医教育程序的意义十几年来,少年法庭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少年刑事审判庭(简称“少年法庭”)是人民法院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机构.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各级人民法院多种类的少年案件审判体系,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已成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各级法院在改革和摸索对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审判方式、程序及量刑上已有了不少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最高人民法院讨论通过《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就是人民法院多年来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经验总结.在此,笔者试对未成年人刑事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就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和司法保护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多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发挥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职能作用为核心,在寓教于审的同时,把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工作做到了法庭之外,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最佳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强化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着力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积极贯彻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努力追求执法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检察机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高检关于对青少年犯罪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最近,我们对100起情节较轻的未成年犯罪案件进行了剖析,并初步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我们认为,对青少年犯罪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就是要对一些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刑罚以外的其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达到使其成为新人的社会效果,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而这一系统工程体现在检察环节就是定罪不定  相似文献   

6.
少年审判:惩戒与关爱——少年审判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其特殊性决定少年审判是教育、感化、换救的一个综合系统。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在少年审判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相关问题也进入更深层面的理论探究和制度安排。为推进少年审判改革健康发展,由本刊主办,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办,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少年审判改革研讨会"于10月11日在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全国部分中级法院、基层法院的法官和一些院校的学者以及部分律师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刊整理了部分观点编辑刊发于此,以期读者的关注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卢氏县法院不断创新少年审判新机制,使未成年犯罪走向零趋势,2011年未发现一起少年犯罪案件。首先,将实践中的圆桌审理、庭中教育、判后回访、结对帮教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纳入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其次,少年帮教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向多方延伸,在城区、各乡镇中小学设立法官副校长,定期下乡入校,进行青少年普法宣传,  相似文献   

8.
“观护帮教、定期宣判”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动作张敏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式日趋多面化、严峻化,如何寻找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的新途径,强化审教力度,遏制、预防少年犯罪,己成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经充分调查、论证...  相似文献   

9.
顾名恩义,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人犯罪,对未成年犯罪案件,一般应由少年法庭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海南省也制定一些配套性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的保护。为了正确审理未成年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为我们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法律依据。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方面,各级法院都有很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昌江法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未成人犯罪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原因和其本人的原因。因此,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要了解此类案件的共性问题,又要区分它们之间存在的个性问题,区分不同的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及时、准确地审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审前、审中、审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做到“教育、感化,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使他们成为社会新人。下面我就多年来在基层从事这方面的审判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昌江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少年刑事审判开展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在查明犯罪原因、启发教育和挽救少年犯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原有的审判方式和诉讼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对刑事审判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年刑事审判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体...  相似文献   

11.
张功  潘颜 《法制与社会》2013,(19):294-295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为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手段多样化、低龄化、罪名复杂化等特点。检察机关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在全国范围内实践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刑诉法实施和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应对处理再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是检察机关未检工作的目标任务。本文试从检察机关帮教工作对涉罪未成年人的重大意义,目前帮教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帮教工作三个方面探讨新刑诉法实施下检察机关的帮教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少年犯罪案件有增无减,社会危害日趋严重,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等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少年犯罪案件的经验启发下,我们于1986年底成立了第二审少年犯合议庭,探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底,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总结“严打”斗争第一战役刑事审判工作时,发现青少年犯罪占65%,成年犯中一些累犯、惯犯正是由于少年时期犯罪未得到彻底矫治而发展形成的。针对这一情况,区法院党组和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改变传统的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不分的审理方法,建立“少年犯合议庭”,挑选有审判经验,懂得心理学,犯罪学专业知识,善于做少年犯思想转化工作的审判员,担任审判长,专门审理少年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07,(4):109-109
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提出,对罪行较轻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法适当多适用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罚,采取社区矫正的做法,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进行教育、感化、挽救、改造;对一些被告人积极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轻罪案件,依法适用非监禁刑,促进当事人和解;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方式提出改革,采取裁前公示、听证方式,以增强办案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一直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其间虽有反复,但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未成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其犯罪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显著特点,运用一般的程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往往效果不佳。自1987年以来,江苏省各级法院陆续组建少年法庭,选配懂得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审判人员担任审判长,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审判方式审理案件,贯彻“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方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少年法庭审理的少年罪犯,绝大部分都能认识到自己走上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院结合审判工作,尤其通过青少年犯罪案件审判和民事婚姻家庭纠纷的审理,重视在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延伸服务职能,对治理育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已连续3年青少年犯罪比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7.
免于刑事处罚对预防和减少犯罪、教育和感化未成年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刑法的规定过于笼统,相关司法解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失当之处。本文从未成年犯罪和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分析宽泛适用免予刑事处罚的弊端,以尝试提出对未成年人适用免予刑事处罚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首开先河,创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迈出了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第一步。创设(1984-1991):教育感化挽救早在“严打”初期,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对未成年被告人与成年被告人不加区别,查明事实后即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9.
少年刑事犯罪案件中社会调查员制度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围绕着“教育、感化、挽救”青少年的方针和原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在此类案件诉讼中引入社会调查员制度便是鲜明一例。本文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一、设立社会调查员制度的意义根据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21条的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兰  魏丽  吕娜 《河北法学》2004,22(8):44-47
未成年犯罪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于成年人,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保护性法律制度,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鉴于目前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没有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需要各级司法机关进一步探索完善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体系,比如少年法庭体系,暂缓起诉制度,改变刑事单一化的现状,突破审判单一化的局限,重新确定法官评价体系及法官职能摈弃指定管辖的做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