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何社会态度及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之中.农村文化是农村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基础,农村文化的变迁使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必须以农民的政治心理为突破口,塑造具有现代政治心理的农村政治人,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韦敏 《当代广西》2009,(14):43-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主要依靠谁?当然是农民。既然要依靠农民就必须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组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积重已久的“三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转型的巨大制约。农民组织化在农村转型期是促进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市场化、服务农民角色转换、维护农民权益与稳定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要加快农村转型进程,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必须按中国的国情建立适合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要想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小平精神,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先稳定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消极因素。只有农村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我国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本来应该基于农民自由、自愿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却经常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性流转行为,这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建立有效机制来约束土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强制行为.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政策是包括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政策.农村公共政策是否合理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和感知是否准确,都会直接影响其社会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掌握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情况,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识,增强农民利用农村公共政策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弄清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及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二是提出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 要求,是关系到我国大局稳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 重要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 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把解决好农村、农民 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 持,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作,也是 党和国家赋予农村金融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落实到农村来说,就是要忠诚为广大农民服务,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而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呢?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农民素质首先是深化农村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8,(1):58-58
白书祥、刘立宏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9期撰文认为,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编辑吴一青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信瑜 《求索》2012,(8):57-59
解决好农村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而要有效解决农村和谐稳定发展问题,就必须关注与解决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情况。而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实现农民参与农村法治建设的制度化、民主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这一基本国情促使我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农村改革20年来得出的结论.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必须避免六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的较快增加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此,必须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一、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在现阶段,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谋生的主要手段,更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如果农民失去了土地,生活没有保障,后果不堪设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对农民来讲,家庭联产责任制长期不变,就要体现在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上。因此,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农村、整个大局的稳定。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首先应将1993年中央11号文件关于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落实到  相似文献   

14.
伏晓 《淮海论坛》2006,(1):10-12,15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农村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大多与农民利益受到侵犯有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把农民利益保护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上.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基层组织(本文主要研究乡镇、村、村民小组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功能越来越重要.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农村矛盾纠纷,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党领导的村民依法自治机制,建立和完善多级联动、系统运作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 10亿农民。乡镇政府的运作状况和质量 ,关系到农村社会生活的稳定。但一个时期以来 ,由于乡镇职能不清、人员膨胀、财政普遍困难 ,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因此 ,必须加大乡镇政府配套改革的力度 ,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8,(5)
全会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完成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村社会稳定研究是"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既有研究为基础,分析学者们在农村稳定形势变迁,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政府的农村稳定观、维稳思路以及维稳方式,农村社会维稳的完善对策等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文章认为,现时农村社会矛盾实质上是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有的从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但缺乏法学的研究视角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一大不足。法律机制作为规范人们行为和定纷止争的调节器,应该在农民表达诉求、调解利益冲突中发挥核心作用。后续研究应该在关注农村社会稳定现状的基础上,反思现有的维稳方式和维稳思维,探讨农村依法维稳的主要障碍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戴以礼 《中国民政》2004,(12):24-25
我国农业人口多、比重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存在,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的政治稳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刘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既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也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