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要采取均衡地方利益,提升城镇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动力;保障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进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让他们有能力进城等有效措施以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2.
赵丽丽 《学理论》2015,(6):79-80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十八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事关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重点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首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了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再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武力 《理论视野》2009,(1):28-30
在工业化之前及其进程中,农民的兼业是普遍的,这有利于农民学习二、三产业的知识,提高其转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收入,有助于减轻工业化本身的经济波动和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同时,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开并分别流转的,但是过于频繁的流转和过度集中,在工业化未能充分吸纳农业富余人口时,不利于农村甚至城市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1)
在中原经济区城乡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加速了农业人才重新整合,缓解了大城市"城市病"问题。但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转移动力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弱化等问题也在制约着农村人口的就近市民化发展进程。因此,应通过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河南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最突出的难题是城镇化滞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徘徊在城乡间和工农业间,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一难题"倒逼"河南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将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出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促进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充分就业;创新城镇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均等的市民权,加快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8)
稳步推进城镇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镇化关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要实现市民化首先应解决基本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对城镇化新格局的解读入手,结合"两横三纵"格局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布局,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空间的选择进行指导,并落脚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构建和完善两大方面,以期为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合理就业,并进一步推进市民化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下,使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因素既有政府层面顶层设计的有形之手,又有市场层面的无形之手,也有农业转移人口自我心理潜移默化的自选择、自跨越.依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需求及制度供给层面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虚化阶段、弱化阶段、强化阶段、深化阶段.相对应地,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需求与制度供给存在着匹配错位、匹配归位、匹配合位、匹配到位的层进演化机理,最终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相得益彰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比当前发展中国家更为成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考察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芬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供给、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做法,发现发达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对我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由于户籍制度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我国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现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这一工作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破解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诸多难题成为摆在有关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户籍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要消除户口待遇差别,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化的规律,参考城市化的国际经验,特别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城市化最高水平最好控制在75%左右,这是中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按照现有城镇人口4.2亿计算,到城镇人口最高峰12亿,还差7.8亿。也就是说,我国还有7.8亿人的城市化任务,能在多少年内完成这个任务呢?从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约在2%—3%左右。城市化水平在2036年前后达到70%。在今后城市化进程中,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都要转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义与农民工问题 城市化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化进程对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关重要。(1)城市化是解决目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二、三产业,摆脱目前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表现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流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人口迁移流动存在“南强北弱”和“北人南迁”趋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长更快,人口更明显地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聚,带来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若干核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等。结合人口迁移流动态势,直面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战略任务,提出应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更加平衡的国家发展,以及在不同地区实践多样性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沙市河西区域规划调整,岳麓区已成为长沙市面积最大的城区,农村人口大幅增加。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在先导区城市建设中,岳麓区应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解析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市民化不仅是生活消费习惯、理念等的市民化,更是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格局重新分配以及寻找平衡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顶层设计,还涉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税体制以及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目标是真正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到那些为追求幸福而常年奔波于城乡之间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人是生产活动中能动的"活的劳动",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中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推进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人口,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对提高中原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原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使中原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障碍,尤其是农业转移人口私人分担转移成本能力较弱,构成了成本分担的"短板"。土地资产,具体而言就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应该依靠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化,变"权"为"利",让农民带"资"入城、带"股"入城,从而突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私人成本障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也迅速向二、三产业部门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很复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劳动力不平等就业依然存在,如何逐步破解和消除,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城镇转移,农民工阶层成了社会阶层分化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农业部按离开本乡镇在城市就业三个月以上的口径计算,到2002年止约有9200万农民工进入城镇在第二、三产业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