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赵震震  文晓东 《淮海论坛》2009,(4):30-33,35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在中文文献中。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是指父母出国留学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与当前意义的留守儿童并不相同。当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概念出现在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4.
一、我省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1、身体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缺乏身体安全感、身心负担重等问题。 2、婚姻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婚姻质量降低,有的还存在婚姻解体,家庭破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展开实证调查。以温州地区为例,验证特拉维斯·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在解释青少年犯罪领域的作用,即青少年犯罪与依恋、信念、参与、奉献四大要素的联系。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与其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心理认知存在密切相关性,故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着手,完善社会流动体系,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干预,推动法律法规建设,力求事前预防、事中保护、事后追责多管齐下,为社会关注青少年犯罪预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7,(11):48-48
为了却留守儿童的最大心愿一“好想见到爸爸妈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问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心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重庆市丰都县妇儿工委联合县教委在全县14所中小学建立了丰都县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室。  相似文献   

7.
正鄂政发[2016]3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7月20日湖北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精神,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年龄未满16周岁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桂海论丛》2007,23(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整的家庭逐渐分化为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家庭和由青壮年农民工组成的城镇流动家庭两部分。由于家庭成员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08,(2):26-26
近年来,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突破性发展态势。据统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1020万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催生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为全面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省妇联与省统计局联合对我省万名农村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河南省夏邑县委统战部组织全县统战成员和有关部门,开展同心给力“留守”群体关爱行动。把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整合统战工作资源,为农村留守人员送去温暖和爱心。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全县民营企业开展“情暖夕阳结对行”活动,针对困难留守老人,到罗庄等乡镇的敬老院进行结对帮助,送去一片温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农村青少年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分析,揭示了农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概况与特点,探明了农村青少年在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区青少年的现状,提出了缩小教育的城乡差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关注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0,(11):45-45
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平等发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崇左市妇联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关注妇女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创新“五大载体”,为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关爱的蓝天。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秀英 《中国妇运》2004,(10):35-37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被人们称为“留守学生”。最近,四川省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对留守学生的情况作了一次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一、农村留守学生群体日益凸现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对某市6个区、县,20个乡、镇,21所农村学校,261个班1165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5968人,占学生总数的51.2%。其中,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5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5%,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311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6.8%,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52.2%。从学…  相似文献   

14.
吴云梅 《传承》2012,(8):64-65
加强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理、心理、言行上存在诸多问题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应积极与留守父母或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给予留守儿童无私关爱和及时帮助,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权益受侵犯现象不断发生,解决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受教育权、人身权、发展权等法定权益实现不足,甚至受到侵害,保护现状堪忧。农村留守儿童权益受损或保障不足,既有现行法律规定难以落实的因素,也有城乡二元制度差异造成的影响,还有留守儿童法定监护人监护责任的缺位和社会保护机制的缺失等原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治保障,需要完善相关立法,特别是鼓励各个地方创新立法,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行政保护力度,加强针对留守儿童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制裁,增强全社会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治意识,发挥监护制度的约束作用和中小学校管教及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乡村小学牵动联合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九江  王桂兰 《人权》2012,(2):6-1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人口流动到户籍地以外时把其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地而形成的,是指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活动。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及管理监护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帮扶关系,对“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赵建 《青年探索》2009,(3):43-48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人生安全问题、监护人类型问题等方面,并由此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发,通过对重庆市开县X村开展实证研究,主要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前进论坛》2010,(4):23-23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为留守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对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