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构成“文化产业中哪些问题交给市场、哪些问题交给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语境下,学者基于经济变迁而沿着统治策略以及摆脱政治主旨的文化工业分析展开论述.在中国语境中,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实践从一开始就遵循着文化的“斗争利器”作用,体现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面对如何融合文化的“斗争利器”、“经济效益”作用的问题,党和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而这也成为新时期文化与意识形态认识以及我党文化领导权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的背景下,学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文化领导权”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基本理论,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和实践需要,分析当前文化领导权理论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建构以人为本的哲学社会科学,建立自主话语体系;批判西方错误文化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净化网络生态“新阵地”,提升文化领导权的传播力;重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支撑,形成中国话语“阵地”。  相似文献   

3.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领导权强调社会民众认可、遵循、践行该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整个过程中把握其基本特征。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必须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必须重视"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1)
文化产业生产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应是文化、资本、意识形态逻辑的"三位一体"。但以此来考察西方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发生的历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向。事实上,这种偏向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知识新区,也是文化产业之中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建构的现实困境。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在明确面向"中国问题"视域的同时,着重以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实现其导向的建构,从而为文化产业三重生产逻辑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历时探索与现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中共历来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辛探索.1990年代以来,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共回应挑战、重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7.
李超民  邓露 《求实》2017,(4):13-22
意识形态领导权已成为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点。通过梳理近五年来国内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意识形态领导权基本内涵、面临的挑战及维护策略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与不足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任何一个政党或集团夺取政权和维护统治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政治自觉;针对性推进党的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主体力量;因时因地发展理论话语,夯实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思想基础;推进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打造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有力抓手;始终坚持人民价值取向,厚植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制度保障。这些宝贵经验不仅推动了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而且能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是中共建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采取了不同的举措,成功建构了文化领导权。中共建构文化领导权是抗战建国的需要,根据地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共形象塑造的需要。此外,来自苏联、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也推动了中共文化领导权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建构,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建构的政治优势;扎实做好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建构的政治保证;切实提升党对意识形态舆场的话语权,坚持正确话语导向,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建构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1.
卢旭东 《理论研究》2013,(4):71-74,80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领导权强调社会民众认可、遵循、践行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动态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去把握其动态特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必须严格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必须深入把握“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执政党需以文化作为切入点,以人文关怀为支撑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功能,不断增强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又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商品属性是作为文化产业正常盈利的首选目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根。如果两种属性的关系处理不当,将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促进文化生产商品化的同时,要强调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统筹兼顾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本源,把握适度原则,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试金石,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全球化时代,要重视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要解决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主导权等问题,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主动权,提升党在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创造力。让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对经济基础的消极反映,也不能简单地界定为一种错误的观念和虚假意识,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可以发挥意识形态在不同层面的凝聚作用,保持社会集团的统一性。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必须紧紧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和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的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力支配功能建立在人们自觉认同的方式之上。  相似文献   

16.
栾广君 《世纪桥》2013,(10):51-52
葛兰西认为取得革命胜利的秘诀就在于取得文化上的领导权,这一过程的实现则要依据“有机知识分子”的培育。高校党建工作正是要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师的独特作用和对年轻一代“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两个方面探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栾广君 《世纪桥》2013,(8):51-52
葛兰西认为取得革命胜利的秘诀就在于取得文化上的领导权,这一过程的实现则要依据“有机知识分子”的培育。高校党建工作正是要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师的独特作用和对年轻一代“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两个方面探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我省全面贯彻落实这项战略任务,最重要的是在特色上下功夫,就是加快发展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持续巩固和增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已然成为我党独有的一大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回溯并深入思考百年来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上的历程,总结汲取党史中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新时代新征程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切实发挥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五项任务,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