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编者按:我刊1997年第8期刊登了向清华、张树勤两位律师的《这起纠纷应适用什么法律》的文章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争鸣文章。编者在此向积极参与这次讨论的读者表示感谢。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将读者来稿一一登出,只能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文章编发,以飨读者。读了贵刊第8期刊登的“案例分析”《这起纠纷应适用什么法律y以下简称(适用》)一文,我们也想以一己之见,共商此案。《适用》的作者,在文章中引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用《广告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用馄法通则》;第三种观点认为,本案应适…  相似文献   

2.
《法学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刊登的谭兵同志《也谈设立司法建议制度》一文,就李春霖同志的《浅谈设立司法建议制度》(见《法学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中认为:“有权提出司法建议的单位,只能是公、检、法三机关中的人民法院,而不应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这点,本人不敢苟同,现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兼与谭兵同志商榷。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有权针对案件涉及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预防案件的发生。这点毋庸置疑。但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有权提出司法建议。首先,公、检、法三机关都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都共同担负着“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6,(3)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以来,我国法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一些民法学者提出只应由民法来调整商品经济关系,不需要经济法的观点,另外,也有与此完全相反的所谓大经济法的观点。笔者在此略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4.
来稿综述     
本刊自第一期发表梁燕光、范风楼、马××三个案例以来,编辑部收到了大批来信来稿。广大读者各抒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对三个案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推动讨论的深入,我们从中选择了十七篇有代表性的、持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先后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栏内发表。现将尚未发表的来稿中的不同观点、意见,分别综述如下,作为这三个案例讨论的小结,并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晓林 《西部法苑》2001,(4):43-44
“性贿赂”立法问题引起了广大媒体及民众的关注和讨论。近日,《人民日报》、《检察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媒体,都刊登了有关“性贿赂”问题。的文章,对此展开了积极讨论,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民检察》第5期刊登了《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文后,引起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大致有下述三种不同主张:一说构成侵占罪;二说构成盗窃罪;三说属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上述三种观点归纳起来,既存在罪...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法学》月刊和《中国法制报》先后都展开了讨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认为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否则许多人民调解协议难以履行;二、认为人民调解协议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民事合同,具有合同的效力;三、认为人民调解协议只有道德的约束力,不具有法律效力.我们认为这三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14,(6):78-80
正这是张军、姜伟、田文昌3人继2001年出版的《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之后的再次对话。3位作者分别站在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角度,对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的刑诉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读者可以从中领略他们各自不同的立场、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体会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理念的演变历程、经验得失以及对刑事诉讼未来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1998年,《婚姻法》修改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本刊编辑部曾约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和律师笔谈。在一些问题上,大家的观点针锋相对,相持不下。 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在两次会议上,对修改中的《婚姻法》进行讨论,因意见难于统一,修改后的《婚姻法》未获通过。 2001年 1月 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修改的《婚姻法》交由全民讨论,这也是两年前我们所希望的。在全民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在一些观点上,争论的激烈程度不减当年。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争论中的观点,我们选登了一些不同身份的作者和网民的文章、言论,可听听对《婚…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2月28日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公布施行,这一《决定》的颁布,对有效地惩治破坏企业经济秩序的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对有些经济行为无法详密地规范,同时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关于《决定》的立法完善尚有可探讨之处。司法机关在对《决定》的理解和执行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迫切希望能从理论上就有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本期特发表三篇关于《决定》中受贿罪、侵占罪及立法完善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文中的某些观点自然不无可切磋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11.
《法学杂志》第二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对法院院长、庭长审批案件制度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提出了“人民法院的院长、庭长是否有审批案件的权力?”等问题,希望展开讨论。《探讨》认为,人民法院院长、庭长审批案件的“制度”有“不合理性和非法性”,因而主张取消。我不同意《探讨》的观点和主张,主要意见如下: 一、我们认为,《探讨》反对院、庭长审批案件的理由没有一条是根据充足、站得住脚的。《探讨》的第一个理由是,院、庭长审批案件的“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03年第5期、2004年第6期和2005年第4期上刊登的齐放同志和无名同志的三篇文章,探讨了某学院以学生公寓收费权质押向银行借款一案是否可行的问题。双方的观点都有很多可取之处,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 ,《读书》上陆续刊登了一系列探讨法律、法学的文章 ,内容涉及法理学、刑法学、宪法学和法律移植等问题。这些文章大都视角独特 ,立意新颖 ,读后使人受益匪浅。然而文章中阐述的有些观点似乎也存在偏颇之处。由于《读书》的读者并不仅限于从事法学研究或教育的人 ,这些观点的流传或许会使人们对法律和法学本身产生某种误解。本人拟将不同意见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兼与诸位作者商榷。在《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载《读书》)1997年第 2期 )一文中 ,朱苏力先生着重研究了“无罪推定”和“政治正确”等问题。朱先生主张“普通百…  相似文献   

14.
有关定作物的所有权、留置权以及风险责任问题,在我国新的《合同法》以及《加工承揽合同条例》中并未作出很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实践中差异很大。本文主要以民法原理对该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作者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木珠 《河北法学》2002,20(2):15-19
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作为判决依据的案例 ,把电子证据法律效力的讨论推上一个新的阶梯 ,然而意见相左 ,殊难统一 ,其间涉及证据的效力、属性及立法、司法等问题。本文意见与该讨论的两种主要观点不尽相同。在论述“法有缺陷”情况下法院不能对“他法”作“扩张”的基础上 ,提出电子证据有赖于法律赋予的论点 ;同时 ,论证电子证据既非“书面”也不“间接”的特性 ,分析当前引起争议的三种原因 ;最后 ,对《电子商务示范法》中为人忽视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建国 《法制与社会》2012,(19):178-180
本文以陈顾远先生的《中国法制史》为考察对象,首先论述的是陈先生关于中国法制史疑问题的观点,主要从推测之辞不可为信、设法之辞不可为据、传说之辞不可为确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其次论述的是陈先生关于中国法制史实问题的观点,即不应妄依朝代兴亡而求中国法制之变迁、不应专依或种标准而言中国法制之变迁、不应偶依个人主观而述中国法制之变迁;接着论述的是陈先生关于中国法制之变问题的观点,主要是从变法上,法统上和律学上三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智同志和何为民同志先后在《法学研究》85年第1期发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劳动改造法学》和《试论建立劳改科学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对象》;在《河北法学》85年第1期、第3期发表的《也论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和《对劳动改造应作多学科的探讨》,拜读之后,甚为欣喜。任何一门新的学科的创立,产生学术观点上的一些分歧是必然的,通过争鸣促进劳改法学繁荣也是有益的。本人仅就二位同志的观点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检察理论研究》1992年第一期刊登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应否定罪问题笔谈》一文,就一案例(略)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受贿罪,进行了讨论。此文共列举了三种观点:王树成同志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仅指利用行为人自己的职务之便,不能包括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即否定说。曲辰同志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求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者谋取非法利益,并非法收取请托者的财物,也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肯定说。武乾同志认为对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要作具体分析,不能认为都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不能认为都不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折衷说。上述三种观点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刑法界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人职务上的便利能  相似文献   

19.
《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所载孟勤国教授《质疑“帝王条款”》一文(下简称《质疑》) ,反弹琵琶 ,对我国民法学界关于诚信原则的主流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读罢 ,觉得该“质疑”颇值商榷。《质疑》对“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其实质在于授予法院(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提出了四点质疑 ,笔者针对这四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质疑》提出 :“诚信原则能否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一般认为 ,自由裁量权乃立法、司法关系及其权限的体现 ,在大陆法系中 ,依例属于公法范畴。诚信原则……是一条私法原则 ,私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武汉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为“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与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高憬宏同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连福同志、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局长赵春光同志应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看守所系统白2013年元月1日以来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情况。与会代表围绕《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