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析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德银 《唯实》2008,(2):57-61
产业发展总是以现实条件为基础。就现实条件而言,江苏沿海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日益凸现的区位优势、潜力巨大的后发优势;出现了国内外良好的宏观环境、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等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存在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集聚能力较差等制约因素。只要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就能推动江苏沿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伟锋 《新湘评论》2014,(13):16-17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简称“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潘月琴  钱叶挺 《江淮》2020,(1):44-45
随着总投资超70亿元的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可研报告通过专家审查,桐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快。桐城市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一极四区”(即“合肥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和长三角区域“开放创新先行区”、“产业承接示范区”、“文旅体验优选区”、“生态文明样板区”)。2019年前九个月,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6个。  相似文献   

4.
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互动,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势之举。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把辽宁沿海地区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高地、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建成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贵州需要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把区域优势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地处内陆的贵州而言,开放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曾经不沿海、不  相似文献   

6.
汪雪敏 《唯实》2022,(3):48-52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面对国家重大战略纵深推进,江苏要找准定位,优化路径,加速产业协同发展步伐,释放产业优势发展动能,助力长三角地区走向互联互通、互促互补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作为立省之本、强省之基的江苏制造业,要紧...  相似文献   

7.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巨大,综合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前景广阔。宁夏应立足宁夏葡萄酒生产“黄金带”自然条件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紧密结合、国际标准与宁夏特色统筹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驱动。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创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平台、创设新政策,努力把贺兰山东麓建成中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繁育基地、生态示范基地,把宁夏建成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和融合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深度开放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2009年正式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2 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2月平潭、厦门、福州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正式挂牌.平潭综合试验区由此叠加自贸区,在“双区”政策效应的驱动下,进一步提升平潭的开放开发水平.但在此机遇下,平潭应该尽快抓住“自贸区+实验区”两区建设的契机,打好“产业牌”,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产业的支撑体系,以实现平潭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平潭自贸试验片区开放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战略深入推进,江苏港口物流条件大为改善,综合开发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加速发展,沿海地区正在成为全省发展快、活力强的新经济增长极。江苏应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在深化沿海开发基础上,实施陆海统筹并进、江海联动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再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江苏海洋经济步入后发快进关键阶段江苏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随着沿海开发战略推进,江苏海洋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李宏 《江淮》2012,(2):1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开放合作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庆,这座皖西南的"桥头堡",正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傲立皖江潮头,传承开放精神,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发展自己,面向世界敞开胸襟!更快敞开"开放"大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既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机遇,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加快,  相似文献   

11.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对外开放是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于内陆大城市重庆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更应该采用这样的策略。 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内涵不尽相同,内陆开放,本身就是统筹城乡的题中之义。重庆的内陆开放,主要是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开放型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和劳务转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地区和沿海一些省市,都纷纷提出以建立、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的发展战略。本文就江苏发展外向型经济谈几个问题。一、抓住当前有利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中央提出加快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全面分析为基础的。当代世界经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针对湖北“对外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够”,对外开放相对滞后的实际,提出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任务,要求进一步实施“以大开放为先导”的战略。实施大开放战略.对于把湖北省构建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夫现 《江淮》2012,(2):19
近几年,凡是到过宿州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了。"十一五"以来,宿州市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皖北振兴、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逐步加快开放发展的步伐,搭建开放发展的平台,营造开放发展的环境,激发开放发展的活力,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华丽嬗变!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丹东市充分利用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丹东沿江沿海开发开放的部署要求,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千载难逢机遇,以实施“四大组团”式开发为载体,加快“面朝大海、奔向蔚蓝”的华丽转身,倾力把丹东打造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正"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后看沿边",当《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成为我省第三个"国字号"发展战略时,面对全面深化中俄战略经济合作的新形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对俄开放的"金字招牌",实现开发、开放"双轮驱动",促进"两带一区"协调发展,国家规划为龙江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实施沿边  相似文献   

17.
蒋洪飞 《当代贵州》2024,(11):48-49
<正>紧扣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定位,遵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形成了陆海联运、空铁联运的立体物流大通道,让开放优势加速转变为发展胜势。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遵义,曾因山川阻隔,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遵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紧扣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定位,遵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8.
潮涌西部,开放四川。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对内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外贸进出口和外资引进为主要内容的外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胸怀全球,放眼世界,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生产要素优化重维和产业转移的得大机遇,省委作出了建设“开放四川”的战略决策,这是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抓住机遇,应对换汇战,就要创新求变,建设“开放四川”为此,全省对外会议为我们描绘了值得期待的前景——我们要建设的“开放四川”,应当是思想开明解放、社会和谐包容的四川,应当是市场发育充分、要素流动自由的四川,应当是外向经济发达,对外交流话跃的四川,应当是政府廉洁高效、发展环境优越的四川。  相似文献   

19.
蒋继华 《当代党员》2010,(11):60-61
为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南川区探索实施了“高校培训一红色教育一军事拓展一‘一周支书’一沿海挂职”“五段式”系统培训模式。区委书记王永康说,把干部送到重点高校和沿海去挂职锻炼,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开明开放的精神,学习沿海地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精细化经验,学习在产业发展、政务服务方面的用心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芯”产业集群。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等区域正加大政策支持和人力资本投入,布局发展“芯”产业,我省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我省“芯”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