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台湾工业发展模式的探讨曾建权近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从“以农业培养工业”着手,在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是台湾工业发展的历史。现以1994年与1952年相比,42年来已发生如下变化: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2.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3.
台湾是工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新兴工业化地区,也是较顺利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而同时又是陷入结构性经济衰退的代表性地区。与香港和新加坡等典型的城市型经济体不同,台湾具有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和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服务型经济有序演进过程。^[1]因此,台湾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经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陈恩*台湾在过去40多年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台湾农业实际出发,适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推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适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政策。一、实行渐进式和平土改土地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台湾先后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以农地的所有权变革为中心,将台湾原有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小生产者土地所有制:第二次土地改革是在不变更土地所有权前提下的土地重划,旨在解决小土地所有制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推行农业合作制度的实施。两次土地改革使台湾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修文群  刘震涛 《台湾研究》2006,(5):24-27,54
扩大开放台湾农产品登陆,是两岸农业合作互补双赢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通过此措施,直接将经济利益输送给台湾农民,吸引他们赴大陆经营发展,从而使日益萎缩的台湾农业在大陆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借鉴推广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经验,促进大陆农业升级换代,建立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南台湾经济结构与以闽南人、农民、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南台湾社会结构(南台湾以浊水溪为界,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屏东县、嘉义县、嘉义市、云林县),对南台湾“蓝弱绿强”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对重大选举、对台湾当局的执政决策、对南台湾与大陆的互动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述评郑建明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调整经济结构,从以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转移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此达到工业升级和外贸升级的目的。台湾当局在经过决策研究后选择了以耗能低、无污染、增值高、影响广的信息产业(台湾称资讯工业)...  相似文献   

9.
台湾工业转型与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工业转型与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张冠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台湾岛内外经济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使台湾工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与调整期,其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为此,台湾当局提出工业升级策略,一方面推动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升级与大陆农业产业化——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两岸农业的合作发展王兴化*进入90年代,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海峡两岸农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调整,台湾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剧烈变化,台湾农业...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陆FDI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台湾业者充分发挥资源与要素互补等方面优势,参与了大陆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建设,推动了大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充分吸收和合理利用台资,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现代农业合作,近年来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创业园”),作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与发展创新之一,在大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简称“三化同步”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其发展脉络、未来主要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与发展创新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之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卿 《台湾研究》2001,(1):56-62
台湾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殖民地政策的长期统治下,农地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而极不合理的租佃条件成为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抗战胜利初期,台湾农业人口占总人口55%以上,总农户中佃农占36.1%,若包括半自耕农,那么农户总数中有60%以上与租佃制有关,总耕地中近半数为租耕地。可以说,租佃经营是台湾土地改革前主要的耕作型态。此外,战后初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中产阶级可分为“旧中产阶级”和“新中产阶级”。旧中产阶级主要指自营小店东和自雇作业者,新中产阶级主要是以技能、学历、文凭为取向的事业及管理人才。19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多元化的工商社会,中产阶级兴起。1990年代,中产阶级上升为台湾社会主体,而且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台湾社会发展。台湾经济发达,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关注财经资讯,财经杂志以其专业、深度报道,持续维持财经资讯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会组织的性质、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是世界各国(地区)的普遍形式,由于各国(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情况各异,如何把组织农户进入大市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这方面,台湾的农会经历了百年的演变,成为当今台湾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组织,它既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又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业增长方式的演变及成因探讨单玉丽*一、台湾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特征经济增长方式就其粗放型和集约型之划分,可以说最早是从农业开始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叫法不同而已。即在传统农业时期一般称为广种薄收与精耕细作。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广种薄收,追...  相似文献   

16.
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曾经为台湾农业的发展带来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而1970年以来则呈持续逆差,2000年至今台湾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未来国际经济因素、台湾总体经济的发展、WTO农业谈判结果、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的进出口的变化以及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影响台湾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航空航天(航太)工业是台湾当局确定的十大新兴工业发展项目之一,也是“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将台湾发展成为“亚太航空维修重镇”、“航空转运中心”及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未来台湾的明星产业。近年来,台湾当局加大了发展航空航天工业的力度,采取多种鼓励与支持政策,并取得相当成效,不仅在航空领域有较大发展,航天工业也开始起步,拥有主控权的首颗通信卫星已发射成功。但目前仍面临技术、人才、管理等问题,制约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一、发展现状与取得的成绩台湾航空航天工业实际上包括航空与航天两个工业…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模式及时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模式及时间探析李,冯海发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工业化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辅以政府的宏观政策干预,把大量的剩余资本转移到了工业部门,成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没有农业的这种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台湾蔗糖业的发展陈学文明清时期台湾蔗糖业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在台湾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发展和垦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地位尤为重要。深入研究台糖工业发展的历史,对台湾近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是很...  相似文献   

20.
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农业便纳入日本殖民主义经济中,其间,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台湾农业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