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理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首先应该理解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史来源。通过回顾和考察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出,黑格尔的历史终结思想通过其历史哲学和"最初之人"的人性论思想来体现;科耶夫的历史终结思想在他对主奴辩证法的独特阐释中得以展现;福山在黑格尔和科耶夫历史终结思想的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系统的历史终结思想。但是福山的历史终结思想面临着左右翼的批判和中国模式的现实挑战,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不过是一种新的乌托邦,历史正在展开,竞争仍在继续,历史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反对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等错误倾向。文章从意识形态教育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思想溯源,依据意识形态的理论进路来考察"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话语表达形式,论证"意识形态终结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当代大学的具体影响,同时对这一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以消除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的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终的政府形式,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也即“历史已终结了”。但是,历史是否有终极的理想状态,自由民主社会是否是历史的终结点,都存在着太多让人质疑的地方,福山的立论有很多是经不住推敲的。  相似文献   

5.
1845年,赫斯为了应对施蒂纳的挑战,写作了《最后的哲学家》,赫斯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这对范畴构造了一种明确的历史学说,这是青年黑格尔派试图终结形而上学的最后一次努力,其中矛盾地包含着黑格尔式的历史终结论,许多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家不同程度地重复类似的努力.同样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只有马克思获得了彻底颠覆古代传统的理论和实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曾经经历了辉煌的时代,但如今却在全世界走向了低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危机论”和“无用论”等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社会思潮一起,同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应对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面临的危机,必须遵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危机中进一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政策终结是一种政治过程,存在着推动政策终结的驱动力和阻止政策终结的阻动力,公共政策的终结成功与否取决于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本文从动力学的视角构建政策终结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农业税政策终结中各种力量的动态博弈过程。农业税终结主要采取了增加推力和消解阻力并举的办法。党的执政理念转变、李昌平上书事件、农业税政策评估、新闻媒体是推动政策终结的驱动力,中央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和启动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消解了县乡政府的阻力,"两个趋向论"则彻底消除了那种"取消农业税淡化农民国家意识"的心理顾虑,确保了农业税条例的顺利废止,成功走出了"黄宗羲定律"的历史怪圈,对于其它过时无效政策的终结具有重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政策终结过程中,通常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不同程度或层次的抵制与阻碍,可能在不同的政策领域,政策行动者的意识形态、政策运行轨迹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政策终结启动过程中,政策行动者需要采取迅速的回应策略,以推动政策终结的顺利开启。由此,可以藉由组织结构、法律修订、政府预算、人事安排以及媒体报道等策略,来启动政策终结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西方形而上学所要研究的是"存在"及"存在何以可能?"的这一根本问题。本文试图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追溯,中间经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最后在尼采的"强力意志"上完成了西方形而上学历史的一个终结。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相关思潮对国内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挑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求我们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又要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终结既是公共政策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的开始。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的发展与更新、提高政策绩效及质量、缓解政策冲突和矛盾,从而有效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然而,公共政策终结的过程会遭遇政策资源风险,衍生一些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重视公共政策终结的成本与绩效的关系、协调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关系、调整旧政策与其它相关政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终结过程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策终结理论兴起至今经历了基础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研究采用了较为宏观的视角对政策终结的历史发展和演进逻辑展开研究,总结政策终结的一般规律。后一阶段,学界的关注点向实证研究转变,通过引入案例从建立分析框架,考察影响变量等方面研究政策终结的具体运作过程。转变过程中,相关研究也逐渐由理论性、普遍性、单一视角向实践性、个体性以及多元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启的公共政策终结研究,掀起过两次高潮,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显著性的成果,是政策终结理论重大进展的标志。政策终结理论的验证和应用的兴起,研究议题或主题的拓展,研究视角或途径的挖掘,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的凸显,将成为未来可以预见的重要趋势。而且,政策终结问题也将逐渐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战略是指一个国家传播发展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因此一个国家必须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文化战略。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和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就是非常有影响的文化战略,它们实际上都反映了冷战后西方强势文化以“自由民主”凝聚内部思想、巩固西方联盟、统一对外目标的愿望。尽管这些文化战略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是,解决大问题必须要有大战略、大手笔、大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为此,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选修意识形态课程的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精选部分研讨成果在本刊发表,以抛砖引玉,希望理论界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为原典意识形态理论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既体现在他和马克思亲密合作撰写的《形态》《宣言》等经典文本之中,更体现在他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独立撰写的著作和书信之中。特别是晚年恩格斯围绕意识形态提出的反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相对独立论、中间环节论、前导作用论等理论,使原典意识形态理论臻于完整,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应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历史规律不仅是基于历史客观性的内在张力需要,也是激发历史主体的理性思维,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代倡导。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合力实践活动是历史规律形成的重要场域。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国内外关于历史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学界在研究历史客观性、历史主体、历史实践、客体显现、主体能动、实践智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终结论""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重点批判。以此为研究基础,后续的研究亟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加以完善。在研究方法层面,要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历史规律研究的文本,拓展中西方对比论证研究。在研究内容层面,注重一般历史规律与具体历史规律的结合;加大对历史主体的意识形态研究;夯实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契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的终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中村的终结结合起来研究,城中村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中村的终结过程实质上就是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重构的过程,我们是在社会秩序重构中走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无效、过时的旧政策的终止和新政策产生的开始。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术界对政策终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终结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及促成策略等方面。但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还缺少最关键的各变量间关系的解释,政策终结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详细分析了JVM中是如何实现终结器的,然后分析了一些可终结对象是如何出现内存驻留问题的,指出了解决办法。最后,论证了使用弱引用来替代终结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以灵活的、可控的方式进行临终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