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2.
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字北漠,号于山,晚年自号于山老人。顺治十八年,被清朝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开始了他清廉的仕途生涯。于成龙任罗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两岸)县令时已45岁。他将祖传的田产文券交付给长子于廷翼,叮嘱道:“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路上,于成龙去看望一位同窗好友,披肝沥胆道:“我辈虽无科第份,上古之皋夔稗契岂尽料自中人耶?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一席话,无异于于成龙的就职宣言。其一生所为,亦如斯言。虽然于成龙…  相似文献   

3.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他本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清朝同治18年谒选为广西罗城知县,走上仕途时,他已45岁了.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5.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再现了康熙年间两江总督于成龙迭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官场生涯和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情感经历。历史上的于成龙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在满清王朝腐败成风的官场上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引领一股清风,实为难能可贵。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当前全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领导干部们学一学于成龙是很有裨益的。造福一方 百姓拥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44岁的于成龙做了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地处山区,瑶、侗、汉杂居,民族之间械斗频繁,加之匪患成灾,县城只有6户人家、十几间草屋。他带着老家的…  相似文献   

6.
噙着泪花,观罢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此公清风两袖,国而忘家,一身正气,令人兴叹,发人深省。感慨之余,翻开案前《清史稿》,历史上于成龙 的清官形象再次呈现在我的眼前。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生于山西永宁县穷山僻壤的一户农家。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永宁县即今之离石县,位于吕梁山脉西侧,荒凉凋零的恶劣环境锻铸了于成龙 的严气正性。他虽青灯黄卷,却直至45岁这年才被吏部选派为罗城知县,斯时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罗城地处广西九大山温热山林地带…  相似文献   

7.
于成龙,字北溟,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5岁的读书人于成龙奉命到广西罗城县(今广西仫佬族自治县)去任县令。当时社会上流传广西蛮烟瘴雨,北方人到那里不服水土,去者十有八九难以生返,于是许多亲友邻居都劝他别去。可于成龙却不这么想,他变卖部分家产,凑足路费就启程了。途中,他遇到了年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艺术地再现了于成龙自甘淡泊、勤政爱民的事迹。那么,历史上的于成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虽说年已45岁,但仍“英气有余”,想做番事业。于成  相似文献   

9.
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下简称《于成龙》),以电视剧的独特艺术形式,详 尽而艺术地展现了清代“第一廉吏”、山西籍清官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20多年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风雨从政生涯。由梁枫等人编剧的《于成龙》是一部历史剧,它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剧从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戴着脚镣在舞台上跳 舞”的特殊艺术创造。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叙述,以 使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鲜活生动起来,历史剧允许进行典型化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戴和敬仰。半鸭知县。清朝康熙年间,于成龙在担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于成龙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于成龙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给儿子。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和太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清朝初期“一代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政的高大形象。由古视今,感慨万端。于成龙,生于1617年,卒于1684年,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县)人。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他从“七品”广西罗城县令,一直擢升为“一品”两江总督,一生为政清廉,政绩突出,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电视剧主题歌勾画出了他人生的缩影:“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  相似文献   

12.
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的一天,两江总督于成龙向皇帝提了个过分要求。报告寄出后,于成龙既满怀期待,又感到不踏实。几天前,江宁知府陈龙岩不幸病故。于成龙推荐比自己小22岁也叫于成龙的一个人。按照大清的干部制度,地方官出缺的,地方首长敦请朝廷补充干部不是问题,但指名道姓、指定岗  相似文献   

13.
这几天,春花发觉丈夫志强的情绪有些不对头,说话经常走神儿,就好像有啥心事似的,但是不管她怎么追问,志强也不肯说出底细来,总是用“没事,没事…… ”等话语搪塞。更让春花纳闷儿的是,一连几个晚上都快半夜了,志强仍就一声不响地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写着什么。 这几年,志强成为全村有名的种粮大户,在发展多种经营上,他更善于琢磨,有道道儿,家里的日子过得非常红火,村里人每当提起志强时,没有一个不奖大拇指的。可是,志强感到不满意的是写个文字材料什么的,总比不上他媳妇春花。春花既会写文章,又写得一手好字,在村里算得上…  相似文献   

14.
看罢《一代廉吏于成龙》,我不由为于成龙的精神与品格而深深折服和感动。但同时我又想起了美国人说的一句话:总统是靠不住的。套用这句话我想说:“于成龙”是靠不住的。于成龙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廉  相似文献   

15.
草堂的怀念     
草堂的怀念吕万成如同人的一生有过美好时光,事物也有引以为荣的往事。我说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一千二百年前,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这里的茅屋里居住了近四年,他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中,就有240多首是在草堂完成的。名以人传,草堂遐迩闻名,不少人怀...  相似文献   

16.
王炳毅 《共产党人》2004,(22):50-51
徐梦秋,安徽寿县人,1896年生,自小聪颖,记忆力特别好,用乡里私塾先生的话说,他生来就是“做学问读书的料”。徐梦秋在中学时代就喜欢阅凑进步书籍、报刊,在安庆(当时的安徽省会)、芜湖参加过反帝爱国斗争和五四运动.他的思想受到科学民主精神的洗礼。1922年,徐梦秋怀着“济世救国”之志和弟弟徐梦周离开安徽家乡来到十里洋场  相似文献   

17.
郑位三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上级和同志既尊重、信任,又不迷信、盲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1939年6月,新四军第4支队支队长高敬亭因受当时新四军个别领导的错误处理而被错杀。郑位三同志对此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他多次说:“第一,高有错误;第二,他不是反革命;第三,他确有大功;第四,光第一、二、三条就绝不能杀。”历史证明,郑位三同志对高敬亭的评价是公允的。1975年12月,经宅泽东亲自批示,中央军委为高敬亭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18.
提起董加耕这个名字,40岁以上的人并不感到陌生。1961年5月他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回乡务农,被树立为全国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但在这之后的30多年岁月里,他并非一帆风顺,几多磨难,几多沉浮,但董加耕还是董加耕。本刊请他结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谈谈理想信念问题。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一代要当之无愧地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就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柱。古人称:“立志,人而无志,非人也”,“志者人之魂,有志者事竟成”。立志即树立理想信念。一旦这个支柱动摇了,无论是谁都只能在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这是我…  相似文献   

19.
崔文耀 《湘潮》2011,(6):35-37
1971年8月中旬的一天,时任湖南省文艺工作总团团长的我,刚上班就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要我立即赶过去,参加重要会议。我迅即骑自行车来到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值班的秘书告诉我:“赶快去华国锋同志办公室,他正在等你。”我疑惑道:“华国锋找我?”他说:“是,赶快去吧!”我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20.
张庆全 《党史博采》2009,(12):54-54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这样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因为住的破茅屋上的茅草被风刮走,联想到天下的寒士也在挨冻,也没有房子住,幻想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让广大的寒士住上,使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