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属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兴衰成败的根本准则。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和发展方向。人们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说到底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所以,实践的第一个内在的动力是人的需要,第一个外在指向就形成价值取向。一种价值取向的产生源自于主体的某种需要,其实现则是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渗透力,影响和支配着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表现出独特的社会规范、社会定向和社会驱动功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准确把握人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是执政党或领导集团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领域,很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有的提出思想政治需要借鉴社会工作,有的也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的从某一个特定领域对两者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总的来说,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还不够充分,不很深人。只有对两者的区别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目前稳定与发展并重的大背景下,必须既要坚持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尺度又要同时兼顾人的需要尺度,人的价值取向正是一种基于人的需要尺度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标杆。维护稳定、坚持制度,在人的价值取向尺度下将会以一种新的博弈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是一种价值意识,主体性是其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是主体性的表现形式.社会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关于自身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观念,满足社会需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和遵循社会规律是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上述基本价值取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与价值取向,是多元社会主体在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共识的集中表达,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认同。其意义与功能体现为引领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诉求,丰富社会关系,塑造价值共同体,形成"社会共识"。从理论与实践的内在本性而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有助于增强价值的选择、整合与规范能力,推动价值共识与价值自觉。从未来价值取向而言,需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基点,强化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价值信仰,整合与引导多元社会思想发展,规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增强社会主体的价值自觉与自信,进而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的确定 价值不单是经济学的范畴,也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的范畴。所谓价值,一般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一定社会的需要产生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这就决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是  相似文献   

10.
张建喜 《世纪桥》2007,(11):143-144
青年价值取向是指青年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当前青年的成长方向。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当前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前提;准确理解价值取向标准是当前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关键;维系和巩固价值取向是当前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仅是一种因果性活动,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产生的,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体现为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本向度,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的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并进。在公共决策领域,一方面要求在决策程序、决策主体、决策能力、决策落实等方面有极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以公平为指导,以公共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而这又需要建立在对以往相关问题的学理梳理和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因为,对于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转型社会,强化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发展公益事业,是我们解决错综复杂社会问题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有其特有的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引导、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转化为实践活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正确认识能力、标准与回报问题,从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6.
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本主义从来都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尤其是真诚、同感、无条件关怀三大条件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价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面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这个特殊群体时,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扮演着诸如心理咨询者、资源协调者、宣传倡导者、教育者等一些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首先应用认识与实践、抽象与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认识论,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设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其次,从对立统一、相对与绝对以及矛盾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阐明在扬弃不和谐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最后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历史观,说明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价值源自于一种事物或现象具有的一定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价值问题的把握和理解,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性关系不断否定的过程。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坚持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体现了变革与超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管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新视野》2003,1(4):36-38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建立在民主取向、责任取向、正义取向、参与取向和伦理取向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价值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的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全方位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 ,其价值取向体现在 ,经济法追求的一般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正。经济法直接将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这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独到之处 ,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经济法的三大原则 ,简明地表达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