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文章从政党政治视角剖析执政党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以利益整合、党内和谐、党群和谐为轴心,提出了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关键和基础。只有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以党内和谐带动整个社会和谐,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达到党群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冲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减弱,党内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给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中国执政党应该从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增强整个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和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巩固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转型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都在重新调整,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风险。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树立群众公认的正确的政绩观,成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执政党所倡导的主导价值体系与社会的价值体系在应然上处于同一关系。但如果部分官员从自身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那么就有可能损害其所代表的执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导致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由于社会群体的认同度不高而被边缘化的危机。执政党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准确地把握社会群体真实的利益诉求,并充实到自己所倡导的主导价值体系中去。同时,执政党要通过宣传教育、以身作则等方式,使社会群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主导价值体系的科学涵义,并从内心接受和认同,从而使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避免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较大变化,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越来越受到新形势的挑战:在利益多元、价值多元的现实情况下,执政党的决策很难获得所有群众的一致拥护,而群众往往又会对决策抱有理想主义要求,这就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课题。新形势下能否通过有效的群众工作,提升党的群众工作水平、能级,无疑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钟国辉 《探索》2003,(6):29-30
为民执政是我党性质、宗旨的体现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民执政实践的主体在于执政党 ,检验为民执政的成效在于人民群众。作为执政党 ,在实践为民执政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勇于实现“三个突破” ,才能使为民执政的宗旨真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 ,为民执政在人民群众中才有坚实的基础和生机活力 ,执政党才能在各种风云变幻中牢牢执政。一、执政观念的突破执政观念是执政党的灵魂。能否与时俱进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执政观念。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周期率”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 ,不断与时俱进 ,不断突破陈旧执政观念…  相似文献   

7.
群众认同资源是执政党的基础性资源。从党群关系、党的先进性、实践标准等不同视角解读执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认同资源,有助于我们在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进一步开发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8.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是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事实表明,当今中国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解决机制、利益维护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是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就此意义而言,维权是维稳的核心,维权才能维稳。因为有权利的保障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利益的均衡才有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对城市社区党建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聚焦在社区,执政党在城市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集中在社区.通过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探索党建社会化的模式,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不断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直接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从三个维度提出解决的思路:一是确立人民第一理念,教育党员干部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彰显执政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夯实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以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为抓手,提高党员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保障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科学地界定了党的历史方位,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确党的历史定位、现实定位和未来发展的定位是搞好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而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增强党的阶级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加强党风建设,发挥党的最大优势,注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消除党脱离人民群众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12.
党对社会的有效整合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多元化、复杂化会对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一定的挑战,需要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社会整合功能。探讨当代利益群体多元化与优化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逻辑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研究有“综合说“、“关系说“、“层次说“、“形态说“等观点,对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有“合乎法理论”、“人民拥护论”、“实质与形式统一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有“执政条件总和论”、“物质与手段总和论”等观点,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研究则提出了“四维一体”、“三大主题”、“一个总标准、三个具体标准”等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论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这给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性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地位、作用、宗旨和任务的理论;回答和阐明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紧密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面临脱离群众、执政意识淡化、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等风险,新时期必须要把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党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和党性修养等作为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稳定与党的现代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的基本功能,而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及其相关变量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只有把党的现代化与社会稳定双向互动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充分认识执政党自身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而探讨我党在中国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和中国社会稳定对自己提出的挑战,由此使我们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地思考和推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建国初期党在对民主党派的政策与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有效整合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获得了各民主党派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利益认同,拓展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巩固了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与司法机关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改革和完善执政党对司法机关领导方式,努力形成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党的执政历史经验,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和巩固执政基础是三件必须办好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章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这是由党章的制定程序、在党的建设和事业中的地位及在长期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决定的。强化党员的党章意识,坚持从严治党,无论是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