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有多种进路。法经济学仰仗其强大的解释力和不断自我升级的活力,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视角。我们可以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禁止儿童乞讨的问题。儿童乞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立法干预,甚至全面禁止儿童乞讨。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可以剖析儿童乞讨问题的社会根源,并就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界清的有关概念以及各种社会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进而按照法经济学的评价体系对各种主张进行考察,从技术层面与国际比较的层面上对禁止儿童乞讨作出制度设计或改进方面的具体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是目前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从立法、司法、社会保护多层面、多视角予以探讨解决。在流浪乞讨儿童刑事治理问题上,要注意做到“三结合”,即预防控制上要注重打击与预防相结合,在综合治理上要注重堵源与疏流相结合,在工作机制上要注重依法审判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其次,在流浪乞讨儿童民事保护问题上,要实现“三衔接”,即权利救济上要实现实体操作与程序运行相衔接,在权利兑现上要实现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相衔接,在责任承担上要实现个人责任与国家责任相衔接。  相似文献   

3.
陈聪 《行政与法》2008,(9):98-101
部分城市颁布的在"地铁、旅游区、繁华街区"禁止乞讨的地方性法规引发了学界和媒体关于"乞讨权"是否成立以及"禁乞令"是否合理的争论.本文对学界关于"乞讨权"争论之主要焦点进行了整理归纳,在区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生存乞讨和职业乞讨的前提下,从社会分工、社会契约和无知之幕三个角度论证了"乞讨权"作为道德权利的正当性基础,并对"乞讨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钱蘅  赵楠楠 《法制与社会》2011,(31):187-188
乞讨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有非常多的乞讨儿童是跟着父母乞讨或者被父母出租给了职业乞讨者。其中还有一部分乞丐儿童是被拐卖的失踪儿童。解救乞讨儿童不仅解救那些被拐卖的儿童,而是让所有的乞讨儿童,从乞讨的生活状态中解救出来。当被拐卖的儿童面临失去生存权、生命权的时候,问题的关键是应当确立国家社会福利机构的辅助监护制度和儿童的福利保障制度,以及儿童保护法的完善才是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乞讨权到底是不是一种人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乞讨的自由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良好秩序,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另一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即不可以把乞讨者的乞讨自由定义为一种权利,而是通过更加完善合理的社会救济体系来保证乞讨人员的生活,从而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楚淮君 《政府法制》2010,(10):52-53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一个“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裹胁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林彦 《新法规月刊》2011,(2):116-119
导致儿童从事乞讨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在选择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对策之前,应先探究迫使儿童走向街头的具体原因。如果政府想更有效地解决乞讨问题,就必须关注和区分乞讨者的年龄结构。有效的乞讨规制政策(法律)必须对成年和未成年乞讨者加以必要的区分。如果拐卖儿童犯罪的确是导致我国儿童乞讨现象的主因之一的话,那么政府就必须动员足够的执法力量“斩草除根”。同时,应当善于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使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解决儿童乞讨问题。在通过“打拐”切断儿童乞丐的滋生土壤之后,政府应当专注于规劝仍然在街头从事乞讨的未成年人,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儿童福利应当成为政府政策侧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 流浪乞讨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城市的一个社会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已任的收容遣送工作近年来可谓步履艰难,虽费力很大,但收效甚微。为此,不少同志撰文指出,解决城市流浪乞讨问题首先应明确流浪乞讨行为的性质,健全有关收容遣送法规。但具体到如何给流浪乞讨行为定性,有关法规怎样健全,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流浪乞讨行为的性质及有关立法问题略陈管见,以供参考。一、流浪乞讨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周安平 《河北法学》2008,26(1):14-18
由于一个人沦为贫困者的概率是相当的,从无知之幕的状态下出发,保护弱势群体其实也就是保护了我们未来贫富并不确定的自己。国家权力的职责是为不幸的流浪乞讨群体提供生存的机会,致力于消除流浪乞讨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禁止流浪和乞讨的行为本身。民政部作为主管社会救助与福利的职能部门,有义务维护流浪乞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官有义务支持民政部门代理流浪者向侵权者索赔的责任,以维护法律的基本价值和社会秩序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乞讨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假冒乞讨者们混进乞讨大军,利用了人们的善良,滥用了市民的同情。一些城市中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分工合作的乞讨团体,它们由头目把持,胁迫一些老人与流浪儿童向路人进行强行乞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要的课题。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司法救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人民法院应尽的职责。然而,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凸现不断,现行司法救助手段却日渐乏力,特别是随着现代司法理念的广泛认同与传播,围绕对社会弱势群体展开司法救助问题之争论也日见频繁。本文从现代司法之公平理念出发,对社会弱势群体之司法救助有关问题论述之。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例强迫儿童乞讨案深圳下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现代都市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3名年近六旬的老人先后带着3名残疾儿童在深圳街头乞讨。一个偶然的原因,在中央高层的关注下,深圳开始了对街头乞讨儿童的全面清查整治,宫继兰等3名老人最终被送上了法庭,成为深圳和全国首例以强迫乞讨罪定罪量刑的案件。该案自去年9月份以来便一直备受全国媒体关注,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其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甚大。然而,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有多少像小宁一样的残疾儿童是在他人的强迫下伸出乞讨之手的呢?政府和社会还应为此多做一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保障与社会预防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琦 《犯罪研究》2008,(3):21-27
犯罪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犯罪产生之原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犯罪仍然成为社会发展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加强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强调社会预防犯罪,以完善社会保障作为预防犯罪的手段,对当前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曦乔 《法制与社会》2012,(33):219-22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出现、流浪乞讨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是规制犯罪的流浪乞讨,或是保护流浪乞讨中真正的弱势群体。然而纵观之,随着流浪乞讨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则显得非常不足。这便要求我们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真正解决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的相关问题,真正把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宁嘉璧 《检察风云》2005,(18):62-63
自2003年8月1日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否减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该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施行两周年之际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新百广场至北国商城繁华商业区进行调查,发现仍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在沿街乞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不仅检验着一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而且也检验着当地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6.
赵维宁 《法制与社会》2012,(11):185+193
流浪乞讨的行为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甚至在乞讨现象中隐匿着残忍的犯罪,所以引起来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流浪乞讨现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产生、存在、发展的现状、产生的影响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宏观综合研究,就若干深层次的、内隐性的、间接关联性的问题做出全面正确的评判,这样不仅对全面分析乞丐问题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对于党和政府做出决策具有参考功能。另外,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对于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强大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改变乞讨人员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价值取向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试图在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体系内讨论乞讨问题的法官来说,乞讨是否构成言论自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法官们分别采用了为乞讨下定义、将乞讨等同于慈善募捐、从先例中直接寻找依据等三种方法解答这一问题.解答的过程充满了纷争,而将乞讨等同于慈善募捐已成为同情乞讨者的法官所依赖的主要方法.同时,这一论争的过程也表明,争取权利和承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弹性的文本和丰富的先例可能提供"柳暗花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乞讨虽是成年公民的自由,但任何人均无义务向乞讨人施舍。承认成年公民乞讨自由与适度限制乞讨,应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政府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实施主动救助、强制救助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应当视为未成年人的自愿接受。政府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其一,应当区分行乞的主体;其二,应当区分行乞的地点;其三,应当区分善意乞讨与恶意乞讨;其四,应当区分谋生性乞讨与经营性乞讨。应当按照“最大利益原则”保护儿童权利。政府是保护儿童权利的第一责任人,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严密化,保护儿童权利必须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9.
陈椿 《江淮法治》2012,(14):26-26
近日,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其中将城市道路流浪乞讨人员纳入全市57个街道办的市容环境考核指标中,从第三个季度开始,考核成绩将对社会公布,并实行以奖代补和责任追究制度。看似好像只是深圳市容环境一个内部考核方式的创新。以量化计分考核的形式调动城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这个内部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到城管人员的行为,从而间接影响到乞讨人员的利益。乞丐与城管的博弈、如何平衡自由与秩序、权力与权利的协调……这些问题都成了时下公众热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乞讨儿童、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案件数量也在逐渐递增。在此背景下,从未成年人无诉讼主体资格、法律条文保护漏洞多、监护主体单一和与社会的对接机制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不足之处,同时提出考虑设置特殊事项、加强立法保护、增加国家的社会责任、发展NGO组织以及加强问题少年的社会对接机制的方式,提出改进方法,以求能够对实践有些许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