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酷品快递     
《创造》2012,(4):107-107
新塑料:创面触光后可自动愈合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种新型塑料可模仿人体皮肤,当被划伤或割伤时会‘出血’变红以警示受伤,而创面触光后又可自愈合,这为飞机、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产品提供了理想的自修复表面。”  相似文献   

2.
环视着地铁车厢里那些对着手机戳截点点的人们,我常纳闷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着"一日一充"的烦恼。 不止手机,其他许多移动智能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都令人头疼,当疲惫了一天迫不及待想要上床入眠,却还得强撑着为一堆电量不足的电子产品充电;当整装待发准备外出旅游时,总得带上一大堆电池电线充电器。更糟糕的是,有时要么是明明带了充电器,却找不到电源插口……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2,(9):90
美国威克弗里斯特大学教授大卫·卡罗尔发明了一种名为"PowerFelt"的新型织物,能够将身体的热量转换成电能,并为手机充电。这种织物是一个多面手,除了可以为手机充电外,也可以为收音机或者手电筒充电,能够在断电之后发挥重要作用。卡罗尔和他的研究小组利用纳米将微小的碳分子变成塑料纤维,而后织成织物。卡罗尔解释说:"如果抓住  相似文献   

4.
无线充电     
《时事报告》2012,(11):78-79
无线充电技术是完全不借助电线,利用磁铁为设备充电的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无线充电有诸多好处。一是安全。无线充电没有了外露的连接器,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都彻底避免了。二是省电。无线充电设备的效能接收在70%左右,它具备电满自动关闭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而且这个效能接收率还在不断提高。目前,诺基亚Lumia920手机就内置了无线充电技术,用户只须将手机放到无线充电器托盘上,即可为手机充电。  相似文献   

5.
热词     
手机依赖症 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工作时会不由自主地拿手机,一会儿找不着手机就发狂……你是不是被手机“套牢”了?医生表示,手机依赖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6.
微观天下     
<正>"秒充时代"背后的原材料工业转型手机充电仅需几秒?手机屏幕能折叠弯曲?……这些或许都将因为有"21世纪神奇材料"之称的石墨烯面世而成为可能。当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都在谋求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升级突破。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我国科学家和产业人士正将目光聚焦于此。  相似文献   

7.
干部学习,好比手机充电、汽车加油,为的是用理论武装头脑,增加工作动能,提高工作效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学习方式,就像只插上充电器不开电源、只插入油枪不开油阀。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两面人"不仅使得干部自身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贻误党和国家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手机电池不要等到没电才充电现在的手机及一般IA产品大部分都用锂(Li)电池,而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若大家要等到全部用完电后再充,反而会使得锂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无法反应而寿命减少。最好的方法就是没事就充电,让它随时随地保持最佳满格状态。这是从厂商那里得到的信息。当手机正在充电时,请勿接电话在手机还接着充电器时接听电话,几秒内会有大量的电流经过手机。若电流不稳、流量过大,会使人有手指烧伤、减弱心跳、失去意识的危险,我们必须警觉当代生活中仪器致死的危险。手机电量剩一格时不要使用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信较差的地区仍能保…  相似文献   

9.
新生活     
《小康》2019,(4)
正Anker充电器+充电宝二合一一个融充电宝+充电器功能于一体的Anker II代超级充,在欧、美、日持续多年销量第一,出远门一个就搞定。除了可以为手机、平板充电外,还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容量达10000mAh。Anker底部隐藏着一个折叠式插头,像普通充电器一样直接插到电源插座上即可充电,适用于全球不同地区的电压,100-240V通用。此外,它还能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小电流设备充电,有两种可切换充电模式,长按正面圆形按钮,当LED灯转绿色就是小电流充电模式,适合为蓝牙耳机、手环等充电。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9):90
英国一项新研究说,一种细菌能以较高效率把废弃食用油变成生物塑料,如果能将之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既可降低生物塑料成本,还能帮助解决"地沟油"问题。生物塑料是淀粉等天然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使用性能与传统的化学塑料类似,还具有可降解和环保的  相似文献   

11.
服务视点     
如何检查手机是否是“水货” 首先依照下列顺序按手机上的按键:*、#、0、6、 #,这时显示屏上就显示出该手机的机号。再打开手 机后盖,取出电池查看机内所贴标签上的机号与显 示屏上的机号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该手机就是 “水货”。 食醋消毒法预防流感 1.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2.
iTunes对iPhone手机中的数据进行备份时会包含大量的有用信息,特别是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存储的信息,如联系人、日程安排、呼叫纪录、短信息、照片、邮件,记事本等,这些信息对于调查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iPhone手机本身可以在数据备份的时候进行加密,使得这些重要的信息无法正常的读取。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破解iPhone手机加密备份文件的方法,并且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备份文件的还原及获取keychain中的私密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松州》2014,(5)
<正>本专著以新媒体文学中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因网络文学相对其他新媒体的"新"和规模影响以及互动性,对传统文学提出挑战,也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本专著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而对网络文学又侧重研究了特质、语言和批评三方面。手机文学是伴随手机媒体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简洁、短小、快捷、精炼,贴近生活,沟通情感,受到人们追捧。本专著特设一章研究手机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     
《小康》2016,(4):16
防风手机夹通话不会再吵架2016年3月25日消息,荷兰研究人员Remco Van Dik因与女友的争执发明了一款"防风手机夹"。一日他在海边与女友打电话时,因风力太大而无法交流,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于是,Remco发明了由海绵制作而成的防风手机架子,将它加在麦克风处,就可以消除风力带来的噪音。  相似文献   

15.
从1G时代到4G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从沟通工具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拉近时空关系的同时,手机也拉开了人际距离。在实现"身披全人类"梦想的同时,手机也导致了"自恋流行病"的产生,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李科 《人民公安》2014,(1):14-15
<正>2007年的最后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预示来年人们的生活又有了一项息息相关的崭新变化。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17.
正老是忍不住想换新手机?放心,你并不是一个人。如今消费者使用一款手机的时间越来越短,原因无他——总有更新、更快、更美丽的手机在"诱惑"着我们。不过十余年的时间,手机就从曾经的"奢侈品"变成了"快消品",在我们身边如走马灯一般来来去去换个不停。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新厌旧。比如我的父母,在他们的观念里,手机仍然属于"家用电器"的范畴——"坏了?换个零件,修好继续用嘛,为什么要换新的?"这种"不抛弃  相似文献   

18.
<正>漫步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翠绿色的便民公益宣传栏掩映在绿树青草丛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宣传栏上整齐排列的新竹社区APP、南方微社区公众号、掌上居委会、微商铺、社区便民等二维码标识吸引很多居民扫描关注。走进新竹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二维码也随处可见。中心入口处专门安装一台南方微社区网页的显示屏,随时更新社区内的新闻和便民服务事项,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窗口的显眼位置同样有一块新竹社区APP的宣传牌。"这是我们社区的网页,手机上还有  相似文献   

19.
正他领导企业生产的变压器占全球知名品牌手机充电器供货量的20%左右,是苹果、谷歌、亚马逊、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一级供应商。1994年底,一名贵港年轻人带着行囊来到广东打拼,两年后就在东莞市清溪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20多年来,年轻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当初创办的8个人的小厂如今已经发展成拥有员工近5000人的知名企业。他就是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冼武。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全年较上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5672万人,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各种公开的数据显示,"手机一族"类似传染病一般地在向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网民中蔓延,手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透过手机现象,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新媒体与青年的密切关系。研究显示:互联网与中国当代青年是同步成长的。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两个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