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城乡统筹的主力军,因此摊进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新农民培训从政府角度看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惠农、优农的保障制度;其次,应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和发展讽以及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的技能性素质和经营性素质。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在农村实行的一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元结构转型过程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为农民缺乏主体意识、权利和责任意识模糊、道德和法治意识淡薄、契约和合作精神薄弱以及民主政治参与意识扭曲。探究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障碍,主要在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村民主基层民主制度不完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限制以及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制约。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围绕其核心的理念对农民公民意识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的主体性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造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努力创造农民公民意识形成的物质、民主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及法治观念等条件,以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农村的公民意识与村民民主自治的辩证关系去思考。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以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基本途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农民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农村风俗习惯的革新,培养新的乡村精神,以便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发展农村各种教育,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文化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乡交往一体化的进程,农民在城乡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交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性与意义表明城乡一体化不是取消乡村。通过分析当前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一体交往关系的内涵及其进程的突出制约因素,提出了以农民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交往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公民生态意识有待强化,城市化的根本目标决定了必须要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而政府引领力不足,重视度不够,公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紧缺,公民缺乏系统的生态环保知识培育是制约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典型的示范效应,优化升级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新媒介的辐射与影响,以强化公民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不断改善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对于基层民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要从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和能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以及创新基层民主运行模式等方面加以考虑,使城乡一体化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作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必须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实现农民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教育是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宪法学教学的题中之义,相对于其他学科,宪法学教学在公民意识的培育上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2.
培养农民公民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尚有较大差距。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扩大民主实践是基础,加强公民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包括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各个方面的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和开展共青团公民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具有平等性、公共理性等特点,其实质在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公民精神培育等方面.协商民主在我国具有独特的实践形式,推动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节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注意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为保障,建立起以人口自由迁徙为最终目标的户籍管理制度、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农地的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在本质上对应并区别于臣民意识.实现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必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任务就是要使公民意识与我国社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现代化相适应.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创新教育模式,营造培育条件,让公民意识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契约意识和公德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造成了与现代公民意识格格不入的安分、柔顺、依赖、卑性的顺民性格和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才意识。同时现代政治的倒置状态,也使得政治冷漠进一步扩大。因而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制度建设、教育以及公共领域的培育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优化结构、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培训农民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权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对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居住自由权与迁徙自由权关系密切而又是不同的概念。由于居住自由权在我国当前宪法中缺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进程中强迫农民集中居住无所顾忌,这种行为忽视了"自由"信念而来源于家长主义式干预的思想。居住自由权入宪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方政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行为将受到宪法上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的良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