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既包括精神痛苦,也包括精神利益的丧失与减损,所以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长期以来我国忽视精神损害和精神赔偿,1986年<民法通则>有所规定,2001的有关司法解释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放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条件限制;明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污染环境的民事责任制度,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民事赔偿制度的特点,加之《民法通则》对此仅作了原则规定,因此,有必要对污染环境的民事责任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法伦理或法伦理学领域中的基础性课题,本文结合<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尝试论述法律与伦理的恰当性"距离",探析法伦理研究的另一视野.  相似文献   

4.
机关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机关的后勤服务部门 ,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 ,其法人意识逐渐增强 ,对财产权的要求日益凸显。一、法人及其财产权一般意义上的法律界定法人作为法学用语 ,是 12世纪至 13世纪意大利法学者创立的。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确立了法人制度 ,但因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不同以及法律传统的差异 ,法人制度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 36条的规定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主要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依法定程序、法定条件而成立。 …  相似文献   

5.
论法人行为     
龚华宗 《前沿》2006,(5):140-142
“法人”这一概念作为专门术语肇始于德国民法,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法人本质对法人行为进行界定,法人行为是指法人的代表机关或其他有代表权的人所实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是规定商品经济中,商品所有人之间进行交换时,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我国为了保证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于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的内容很广泛,其核心的规定有两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本身不完善,致使村民的自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加快<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制度的规定,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合同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比较法研究和利益衡量角度来分析,旅游合同的违约方应当承担因违约而致非财产损害的赔偿责任.在适用法律上,可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0条.在未来立法上,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现有法律将民办高校的法人类型确定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法人并非《民法通则》所确立的法人类型,该冲突导致实践中适用法律的困惑。建议将民办高校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的范畴,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一系列行政规章、司法解释中,增加了有关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我国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研究相对滞后,在理论与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为此,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构建,以期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1.
张雷 《中国民政》2015,(3):18-19
<正>关于社区居委会法律性质的定位,《宪法》和《居委员会组织法》明确城市居民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是社区居民会议的执行机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两大类。社区居委会不属于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社区居委会不属于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它与社会团体法人比较接近,但是显然居委会本身也不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国家侵权行为中职务侵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作出的规定。而国家赔偿法正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对拾得人的权利只规定了费用偿还请求权,而未涉及报酬请求权.本文结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出,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法原则,拾得人尽了保管义务,并付出了必要费用之外的时间和心力,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立法上确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是必要的.报酬请求权与"拾金不昧"的美德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4.
《合伙企业法》将合伙人资格限定在个人范围内。对法人合伙问题予以回避,但依《民法通则》,法人合伙仍有其存在的合法依据。这样,对于个人合伙与法人合伙由原来的统一法律调整改变为分散调整,这从立法技术上讲是有缺陷的.《合伙企业法》第19条存在如下两个缺陷:一是将本已明确的财产关系模糊化;二是给合伙解散或终止时的财产处理带来困难。在合伙的种类问题上,《民法通则》和《合伙企业法》中都没有隐名合伙与有限合伙的规定,造成这类案件法律适用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因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制度自身的不合理性而遭致理论界和实务界诟病已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法通则》对此规定的不足,但囿于司法解释的效力阶位,依然无法修正这一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基于我国的立法传统和客观现实的需求,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则是徘徊于传统和突破之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林厉军  张军 《前沿》2006,14(2):141-144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仅规定诉讼时效,而没有规定取得时效.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交易安全,保证财产秩序等方面,越来越突显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取得时效制度的建构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拟从时效制度入手,分别论述诉讼时效制度与取得时效制度,并以取得时效制度为重点,以期构筑起我国民法典体系中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的重要基本法律。它对于保障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重大意义。中宣部和司法部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把民法通则列为普法内容,向广大公民认真宣传。可是许多人对刑法和民法的概念认识不清,说什么我不犯罪,何必学习民法,这样说不对。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引言 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其中增加了第62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制度.该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对<专利法>第62条的正确解读,涉及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该项制度的正确实施,对于平衡专利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公众使用公有技术的自由之间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拟对该条文涉及到的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及其适用、配套立法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新专利法的正确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08,(19):60-60
据新华网报道,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同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完善对口联系制度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