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金海燕 《江淮》2012,(7):51
"外地客商来长治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这是某地针对招商引资出台的七大"规定"之一。这一招商"新规"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争议。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自然要招商引资,很多地方的领导就把招商引资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以改善投资环境的名目,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起优惠政策不断攀升。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放弃了环境保护,引进企业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超越了法律  相似文献   

2.
略论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元海 《学习论坛》2004,20(1):20-22
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政务不公开 ,政出多门 ,决策随意 ,地方政府大量负债 ,以及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严重影响到政府的信用形象 ,影响到地方的投资环境。因此 ,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明确政府职责 ;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树立政府信用形象 ,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杨宋 《支部生活》2004,(1):29-29
近年来,弥渡县积极转变观念,营造环境,招商引资,发展非公经济,开创非公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把大办邮电通信作为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不少地方把改变邮电通信环境作为办实事,纳入考察干部实绩一项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5.
招商引资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也就成为各经济部门和企业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好事理应办好,但在有的地方往往好事会被办歪。在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不惜血本地拼投资环境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不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讲跨越式发展,是不是一种“大跃进”式的思维?三是招商引资的活是不是谁都可以干?四是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公款旅游,由谁来买单?五是国有资产流失谁来考量?其中有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有的问题正在某些地方蔓延。以下一组文章是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乏真知灼见,现予公开发表,以期引起有关领导、地方政府、企业家的警省,遵循经济规律,引导招商引资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为了把资源优势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达到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专门地针对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引进了大批外地客商入驻投资开发办厂矿、办企业。此举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确实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一种好的做法。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只关注这些厂矿、企业每年为地方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这些外资厂矿、企业内部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等做法的借鉴和引进。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7.
招商引资政策是后发地区推行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大量急功近利行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改革招商引资模式,通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吸引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构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模式的兴起、弊端及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商引资政策是后发地区推行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大量的急功近利行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改革招商引资模式,通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来吸引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来构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主要工作目标 内陆地区县级外宣工作要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围绕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协作、文化交流、介绍投资环境、资源优势及名、优、特产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作为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外宣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所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武汉市洪山区和平乡财政所认真贯彻财政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收支管理,积极开展财政监督,有力地保障了政府及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加强财源建设。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和平乡区位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招商引资,不断巩固现有税源,壮大主体税源,开辟新兴税源,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如“商界航母”中商团结销品茂、钢铁深加工板块、家具生产销售板块、汽车销售维修板块等取得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税源增长。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增长。2…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进入海外投资高峰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比重越来越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投资行业、地区多元且聚集度较高。但同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海外整合能力欠缺,政府支持乏力,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要想使我国海外投资获得较好的收益,必须提升战略意识,做好战略规划;提升跨国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政府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力度;理性应对投资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政府、专家、企业面临着信任的危机。破除信任危机根源应着力于政治体制改革,增强民间的监督力量、社会管理创新、增大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服务型政府、疏导信息公开渠道、发展与扶持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地方二层行政组织结构下,中央基于“权利-信息-系统”三要素构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机制在地方遇到了推进不足、推进不均和推进不畅的困境。要建立“动力-资源-控制”三维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机制框架。地方政策引导在动力维度中发挥主要作用,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推进资源,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的监督对象和严格的问责机制是主要的控制手段。出台地方性政策、加强信息人员培训、完善政治激励和问责机制更有利于地方政府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垂直管理体制的实施相应地带来了监督机制的变动。现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在监督机制方面存在着监督主体相对单一、监督权力过于集中以及制度不够成熟等问题。实践中,应完善统一管理制度,确实树立派驻(出)机构独立监督的权威;积极构建开放性的多方监督机制,克服监督主体相对单一的问题;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创新监督方式;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对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化产业的规范原则,对我国传统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长春市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化品牌、传统资源、经济实力等优势,把演出娱乐业、广播电视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作为未来化产业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化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政府要根据WTO的运行规则,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为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宽松、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评估主体是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评估质量和水平。“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切身利益,推进评估主体间的协调是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视角,形成基于权威型利益相关者、客观型利益相关者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评估主体体系,探讨其利益诉求与表达,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主体确定、制定标准及实施评估活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评估主体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活动中得到协调,优势充分发挥,功能得到耦合,不断提升评估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0-2014年跨国面板数据来考察政府效能、腐败规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效应,为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跨国的经验证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评估发现:(1)一国政府效能的提高与腐败规制强度的增加能够显著地改善营商环境,且交互效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2)进一步的分组回归发现,高收入国家由于"先发"优势,政府效能的改善与腐败规制强度增加对营商环境改善更加明显,与中低收入国家之间呈现差序格局。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建议:政府应该提高政府效能,打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毫米",在降低市场主体的营商成本过程中提升其获得感;加强反腐败的力度,提高政府质量与制度供给的质量;加强智库建设,为政府效能改善与腐败规制强化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是对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的必然趋势。目前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必须做到 :依靠法制实现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积极建立人民监督机制 ,改革和完善人大监督制度 ,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外汇风险.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有环境因素,更多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采用技术方法,积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心脏和灵魂,其行为不仅影向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而且还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现实中,由于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约束软化,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效益下滑的事例比比皆是.造成对企业经营者约束软化的原因主要有国有资产所有者人格化代表不到位;政企不分,经营者重在经营"主管部门";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权责利关系不明确,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为此,必须对经营者行为约束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重新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