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美人看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流入拉美。尤其在皮诺切特当政时期的智利 ,新自由主义成了政府制定经济改革政策的理论基础。进入 80年代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越来越流行 ,这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 ,由于拉美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拉美国家希望早日摆脱危机的愿望越来越强。新自由主义乘机为拉美国家开出了改革的“处方”。第二 ,在 80年代拉美“民主化”潮流中上台的所谓拉美“新一代领导人”多在西方国家接受过教育 ,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 ,学术界为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 ,东亚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拉美出现“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外在必要条件 ,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其产生的内在推动力。拉美经委会在总结 90年代拉美一体化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思想 ,以指导拉美一体化继续朝着具有“开放性”的地区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 ,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拉同属WTO成员 ,这就扫清了双边贸易中的许多障碍 ,为中拉贸易创造了互利的外部环境 ,双方存在着扩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有利于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同时 ,对中拉拓展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墨西哥为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长期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政府成为干预甚至几乎包揽经济发展的“家长”。在民族经济发展初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国家干预由于过度膨胀开始走向它的反面,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债务危机爆发后,政府实行经济转轨,并进行了旨在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国家职能改革。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墨西哥政府就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以及各  相似文献   

4.
拉美、东亚两地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地区)政府(当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当局)是工业化进程起步和向纵深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本文着重论述和评析两大地区政府(当局)干预的内容及背景,以及干预措施的差异及其原因。一、拉美、东亚政府(当局)干...  相似文献   

5.
2006年,拉美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左派纷纷上台执政,标志着左派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拉美左派上台是拉美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望、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加剧的必然结果,是民意的反映。拉美左派分为激进左派和温和左派,其共同点是强调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同点在于对私有化的立场以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左派执政对拉美政治格局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外交关系都会带来新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拉美左派未来的执政特点是务实,将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左派执政局面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拉美经济“美元化”的讨论出现在 2 0世纪 70、8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 ,这种讨论又热烈起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1 999年初在内阁会议上指示就阿根廷货币“美元化”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厄瓜多尔总统哈米尔·马瓦德今年 1月 9日宣布 ,决定把与美元的比价定为 1∶2 .5万苏克雷 ,并以此实现国家经济的“美元化”。 3月 9日 ,厄瓜多尔新总统诺沃亚批准了议会通过的国家经济改革法 ,厄政府计划推行的经济“美元化”进程正式启动。墨西哥企业界也呼吁政府尽早下决心正式实行“美元化”。本文拟从拉美经济“美元化”的含义入手 ,对其进行全面探讨。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的拉美新一轮左翼政治浪潮是对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其意识形态在拉美的霸权和主导地位的一次强烈回应。左翼政府提出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两种替代发展方案。前者较为温和务实,对市场和国家干预的优缺点都有所承认,尊重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后者则大胆而激进,试图找到一条能彻底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两者都进行了广泛的政策调整和实践:经济领域以国有化、土地改革、价格控制、外汇管制为主;社会领域以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社会救助和扩大公民权为重心;在地区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则倡导独立自主意识,反对以美国为主导的拉美一体化。总体来看,拉美左翼政府的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重视国家作用,将社会公平和再分配作为政府首要议程,通过国家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减贫及财产、权力再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对新自由主义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纠偏,也是对新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然而,左翼政府施政主要借助大宗商品繁荣带来的收入,政策调整的基础薄弱而不稳。拉美左翼未能确立一个真正可以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巧实力”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实际上这一政策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再次回归.之所以出现这一回归,原因既在于小布什政府推行的过度理想主义的政策没有收到成效,又在于金融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出现下降.尽管奥巴马政府对拉美地区采取了更加现实、手段更加巧妙的政策,但美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和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奥巴马政府试图改变美国的霸权形象,缓和与委内瑞拉等敌对国的关系,但仍继续打压这些国家和激进的民选左翼政府.奥巴马政府加强了在打击贩毒问题上与拉美的合作,并在拉美提倡“民主治理”,让民主给人民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9.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种族和文化融合是拉美的民族特性之一,但在拉美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前,克里奥尔人统治精英并不愿意承认多元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拉美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秘鲁的"土著主义"提倡一种扎根于土著印第安文化的新国家认同,从而挖掘出了二元性的民族根源及特性。自莱吉亚以后的历届政府有意吸收了"土著主义"的思想,实施了文化民族主义政策,最终促进了文化多元主义的新国家认同的构建。但与墨西哥相比,这种国家认同在秘鲁的构建过程长期而艰巨,其原因在于秘鲁的"土著主义"有高度政治化和激进化的倾向;自由主义民族话语随着秘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设施的扩张而得到强化;寡头精英的意识形态因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性而长期延续。这些因素都导致秘鲁无法尽快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第安人运动在拉美政治舞台上愈发活跃,成为拉美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两个代表性国家为例,从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构建的相互关系分析拉美印第安人运动与政府关系演进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20世纪50—70年代,政府主导了拉美印第安人运动的组织化进程,双方为主导—从属关系。然而此后,民族认同开始觉醒的印第安人运动渐趋独立。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印第安民族认同复苏,拉美印第安人既要求领地、建立多民族国家和实现民族自治,又成为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主力军,与政府的关系转变为对立、对抗。2006年以来,印第安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构建的融合度差异使得拉美印第安人运动与政府的关系出现两种不同走向。只有承认并尊重印第安民族认同,赋予并保障印第安人平等的公民地位和权利,才能处理好印第安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2.
韩国人的东亚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关于东亚的主体观念,也未将之付诸实践。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进入1990年代后,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韩国知识界展开了一场东亚论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族原型中寻找文明共存之路;地缘文化的东亚和平论;超越中华主义和东洋主义的东亚均衡论;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另外,韩国一些学者还从地域性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东亚论。韩国的东亚论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启示是:有必要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中国的传统天下体系与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研究需要“他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3.
拉美、东亚发展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拥有许多东亚不具备的优势,如独立时间早、未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摧残、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化进程起步早、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以及与西欧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关系,等等。50年代的东亚是世界上贫困地区之一,其发展水平只相当于拉美中下水平的国家。但是,60年代以来,拉美的经济实绩却不及东亚;尤其在80年代,两地区的差异迅速扩大,东亚远远超过了拉美,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4.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四、“美洲二元论”与拉美联合思想长期来美国鼓吹“泛美主义”,强调“美洲”是一个整体。拉美国家和人民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美洲具有二元性”,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代表的北美洲是根本对立的;拉丁美洲应脱离美国,实现拉美团结和联合,即用“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拉美著名政治家《视界》杂志主编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马岛战争后连续发表文章,强调“美洲是两个,而不是一个;他们的美洲和我们的美洲(即拉丁美洲)”,明确提出“美洲二元论”。他认为,拉美“已开始了一个以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的新时期”。这种“美洲二元论”和“拉美主义”,已成为影响和指导拉美国家外交行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理论学界,拉美通常被当作发展失败的典型,东亚则被当作成功的范例。基于对二者的比较,产生了一些发展理论,其中包括颇有影响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威权发展理论。通过对二战后拉美和东亚发展经历的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发展假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拥有机会平等和经济自由才能取得发展成功,而能否拥有这两个条件,又取决于其权力结构。拉美和东亚在权力结构和机会平等上的差异是决定其发展成败的关键。本文据此指出了上述两种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对"中国奇迹"的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重点是变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为开放型发展战略,变贸易限制为贸易自由,变政府干预为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8.
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政府干预过多过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全 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内市场机制趋向 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 。尽管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干预 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介入太多, 最终还是越陷越深, 由政府起动的这列高速运行的经 济“火车” , 一旦政府迷失了方向, “出轨”就是迟早的事了。相比之下, 美国政府虽也 干预经济, 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 , 这是美国政府在80 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 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保持相对平稳,其基本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政治形势在稳定中有变化,选民更加务实,民生主导政治将成趋势,顺应民心的调整将成为常态,在变与不变中保持平衡成为拉美政治稳定的挑战.2012年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大选将对地区政治产生重要影响.拉美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反周期”政策作用明显.未来,拉美经济仍面临通胀和结构性调整的压力,欧债危机对拉美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经济低速常态化将会带来新挑战,个别国家和地区经济内在矛盾有可能激化.社会形势喜忧参半,就业和收入有所改善,极端贫困人口增加,毒品、有组织犯罪和暴力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国家印第安人自身利益与政府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矛盾将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对外关系基本格局未变,新的变化正在出现,区域合作分层化和自贸区板块化的趋势显现,地区主义出现不同选项,对外关系面临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论拉美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为摆脱贫困落后通过吸引利用外资振兴经济,形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和农牧业产品为主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从20世纪30年代起,为探索民族自主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行“进口替代”,收购外资企业为国有企业,进口外国机械设备,使其产品自给率大大提高,制造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60、70年代,国民经济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产品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拉美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起飞”,其经济奇迹令世人所瞩目。拉美人民经过百余年的奋斗,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被称之为“脱而未离的第三世界”。随着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相伴而生出现了不少社会经济问题。如:城市化问题、腐败问题、贫富不均问题、道德沦丧问题、人口和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总结拉美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