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满亮 《学理论》2009,(11):194-195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从文献上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歌词中语码转换较少。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不同于其他类型语篇中的转换,有其特定的原因和功能。这些原因及功能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人们了解信息、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广告语言的变化发展显而易见且不容忽视,特别是广告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从交际能力、社会生理需求及语言规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广告语言的语码转换现象对人们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为语言的规划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后期,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都显现出明显的认知趋向,这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汉语研究的大趋势.过去的三十年,云南的民族语言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云南的民族特色和地理位置决定着其在语言类型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能顺应语言研究的认知潮流,必将能在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方面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常姗姗 《学理论》2013,(8):229-230,241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有很多问题和争议。其中,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化教学中,包含文化因素的词汇是讲解的重点,而基本的颜色词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通过对颜色词的分析研究,说明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在教师素质方面,应当在保证其具备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调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研究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语言顺应理论做了阐述,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委婉语从词语、句子、篇章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顺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何谓交际?交际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此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在人类交际中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代码作用。表达者通过编码,把思想外化为语言,而接受者又通过解码,把语言内化为思想。其过程为:“思想→编码→发码→受码→解码→思想”。其间的“发码→受码”则完全是运用语言进行的具体交际行为。鉴于人的每一次语  相似文献   

8.
张蓉 《学理论》2013,(30):292-293
语码转换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比较普遍,但如何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应该从现状分析、原则、载体和方法等层面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汉英语码转换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宪丽 《学理论》2010,(8):176-177
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言语是一个交往过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语言和言语的结合。作为语言三大要素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这是现代性特征的表现。强调文化、多元、后方法和互动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现了教学活动的言语过程,这更多反映了反思现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原驰  王旸  王丽皓 《学理论》2013,(3):202-2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课题。语言正负迁移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中介语的使用效果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相关研究,从迁移理论出发,就研究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明晰语言迁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克服语用失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11.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地域性研究——以赣文化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条件下,只有依靠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才能打破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把地域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走一条地域特色之路,地方性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而这种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编写地域性教材、创新课程设置、树立地域文化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郝飞雪  陆华强 《学理论》2012,(30):227-228
错误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它们被认为是一种中介语,而不再是一个需要彻底根除的学习障碍。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通过对这些路标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中介语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文章主要介绍了语言教学中的错误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错误类型,如何进行错误分析,以及如何对待错误。  相似文献   

13.
闫柯 《学理论》2012,(17):255-256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不但要深入研究汉语本身的教学,更要好好挖掘语言层面内深含的中国文化,并将之全面加以推广和传播,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除了从语言、交际等方面进行研究外还应该从接受对象以及文化本身上进行考察,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锦程 《学理论》2011,(29):195-196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面临着"后方法时代"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不再盲目地追求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更多的自主和创新。"后方法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正在和将要极大地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后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勿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5.
刘畅 《学理论》2009,(17):208-21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近义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汉语由古代到现代的双音化演变趋势让我们时常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双音节的“词”上。本文则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明”和“亮”二字的异同做一些探讨,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的对照上加以阐释,为对外汉语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宁霞  李娜 《学理论》2010,(18):282-282,298
语篇分析的出现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上,从表层的句子分析到深层语篇的分析和理解,从微观结构的分析到宏观结构的分析。利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菲 《学理论》2010,(23):288-290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是以认知心理学为核心的认知科学,它的诞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分别阐述范畴化、隐喻、象似、意象图式等几大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给对外汉语教学的有益启示,指出该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划分“共知范畴”、预测难点和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需要从三个转换着手提升自己的教学话语:第一,话语背景需要进行转换,话语背景主要是"全球化""地球村"的国际背景、"社会转型"的国内背景、"网络实时"的身边背景。第二,教学内容的话语转换。要把教学内容话语转换好,需要注意理论自身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自身的历史性,达到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第三,课堂语言的日常转换。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运用理论解决新问题、能够熟悉网络语言、能够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日常语言。总之,话语转换的依归就是更加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20.
刘磊 《学理论》2011,(34):236-237
对外汉语教学是进行我国文化传播,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