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原驰  王旸  王丽皓 《学理论》2013,(3):202-2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课题。语言正负迁移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中介语的使用效果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相关研究,从迁移理论出发,就研究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明晰语言迁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克服语用失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2.
韩坤  危鸣辉 《学理论》2013,(9):228-230
中介语石化是国内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引起了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在介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具体探究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多角度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一些英语教学启示,教师可以用来减少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霄露 《学理论》2012,(6):183-184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容易形成石化现象的一些错误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几点减少石化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尤丹 《学理论》2011,(35):241-242
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属二语习得研究范围。国外关于中介语僵化的研究比较多,尤以Salinger及RodEllis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从文化视角探讨母语文化对中介语僵化的影响,以及对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句法习得,语篇教学的启示对外语教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宁霞  李娜 《学理论》2010,(18):282-282,298
语篇分析的出现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上,从表层的句子分析到深层语篇的分析和理解,从微观结构的分析到宏观结构的分析。利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郑玉荣  张鹏蓉  栾岚 《学理论》2011,(18):245-247
回顾了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开展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方向分别从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中介语与目的语对比、中介语与中介语和/或目的语对比,中介语纵向对比四个角度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在这四个方向中纵向研究还比较薄弱。结合成果分析,还建议了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付小平 《学理论》2010,(2):188-189
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通常被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errors)。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表达习惯认识不足,同时,谋篇布局又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因此,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或论文,必须首先进行语际语内错误分析(analysis of inter-intra-lingual errors)和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以充分发挥非本族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的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有效排除思维模式差异引起的负向转移(negativet ransfer)或干扰。  相似文献   

8.
常杰思 《学理论》2013,(16):184-185
讨论图书馆服务中非语言交流的应用及作用。从什么是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作用及价值、如何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等方面简述了非语言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及应用技巧。列举"眼语""面部表情""体势语""空间语"四种非语言交流方法,指出非语言交流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应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使图书馆的服务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崔敏 《学理论》2012,(29):154-155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中国英语是一种受母语(汉语)影响的中介语变异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依据中介语理论探究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存在依据及其发展前景,以求使其在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规范和发展中国英语方面产生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晓光 《学理论》2010,(6):188-189
互文性自提出以来在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被引入到语篇语言学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理论及实用性语篇的研究上。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英语阅读语篇中互文性表现形式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立场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内隐,以及语言人通过语音、语调、句法等外在结构形式赋予的情感态度。学生在本族文化的固有影响之下,再从媒介语的文化立场去理解目的语文化有很多困难。在民汉外三语教学中,让媒介语的文化立场朝向少数民族文化的方向倾斜,谋求民、汉语言的文化共性,有利于提高三语教学的成效和消减民族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文化对立。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9)
语篇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验证了语篇策略在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语篇语言观、语篇语义学、篇章语言学和图式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从语言整体上分析和学习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深化语篇理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而推进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语篇是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对白作为重要的一种语篇形式,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色,也有其目的性。引用一段热播剧《心术》中的台词,用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试图分析这段对白是如何层层推进并取得最终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娟 《学理论》2009,(30):191-192
模因论(meme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用学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模因,即模因语言,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作为语用学理论模因论也为二语习得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重点从模囡论的角度分析二语词汇习得,旨在尝试性研究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广大外语教师提供参考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2)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研究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语言顺应理论做了阐述,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委婉语从词语、句子、篇章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顺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根生 《学理论》2009,(2):98-99
教学是参与者的思想以语言为中介实现多向度交流的动态行为过程。语言、互动与效果是教学的三个要素。结合在《纲要》课课堂教学中的亲身实践,本人从关系互动、思维互动等两种为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产生的课堂互动形式入手,略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8.
马世才 《学理论》2009,(32):251-25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是一个建立在顺应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是教师在具体语境下对语言现实、学生现实和心理现实等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应性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中的运用入手,来进行一些理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消除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越母语与目的语障碍的最佳联结点。我国的外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交际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通过文化导入来加深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蔡名言 《学理论》2013,(32):300-301
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对比分析法对英、法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对二外法语教学中的难点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二外法语教学质量。将二外法语学习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英法两种语言现象完全相同;英法两种语言现象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英法两种语言现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