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爽 《学理论》2011,(18):58-59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创立的世界体系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为社会发展理论,它从世界体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1面地批判,试图从经济、政治和文明三个层面来重新建构世界秩序。作为分析方法,它深刻地批判了现代化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传统范式,主张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长时段和大范围的整体性研究。这一研究范式进一步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为破解社会发展问题和重建历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少坤 《学理论》2013,(12):346-347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吸收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智慧成果,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贯彻提供了思想启示和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合理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及风险社会的概念,力图从现代化自身结构性矛盾视角分析其发展脉络。尽管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为我们分析和重建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秦慧源 《学理论》2010,(26):107-108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经济维度为主进行社会批判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语境的变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社会批判的主要基点转向了文化领域。在这种转变之后,霍耐特则以道德或伦理为基点对批判理论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正确解释世界,也要能动改造世界,它是两种功能的辩证统一。《知识经济批判》把知识经济放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考察,积极研究并充分肯定了知识经济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哲学理论方面的影响,正确评述了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但知识经济批判的内容与任务远不是《知识经济批判》一书所能完成和担当的,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并用它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主题之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不管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还是马尔库塞,他们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给予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对于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泛滥、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人的单向度化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感到不安和担忧。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思当下中国文化的问题,探索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虽主要以一套仿象、内爆、超现实的理论闻名于世,但其真正基础却是他在成为明星学者之前提出的一套社会理论。鲍氏社会理论实为一种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化的另类批判理论。它属于批判理论,因为它像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一样,立足于以彻底否定的态度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它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地方在于它先后采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作为基本分析武器。在马克思主义阶段,鲍氏用结构主义把现代社会界定为符号化社会,即由等级性差异系统支配的社会。在后马克思主义阶段,鲍氏用后结构主义进一步把现代社会分为确定性阶段和不确定性阶段,强调资本主义最新阶段的特点是“能指的解放”、“能指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人类现代化的序幕,而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性”问题,从此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视野。就一般而言,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之结构性的问题反思,乃是现代化社会运动的一种思想检讨结果。现代性体现了人们对于现代化(工业化)实践的文化反省,它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物。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的终结与数字时代治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管理理论因其过分强调效率、市场、分权和竞争,引发了不平等、公共价值缺失、碎片化等问题,受到学者批判.数字时代治理诞生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式微与数字时代来临的理论和时代背景中,既是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也是对数字时代的回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弊端、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是数字时代治理产生的原因,重新整合、以需要为基础的整体主义和数字化变革是其主要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理论,它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回应性、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月19日的《理论信息报》刊登了全国“世界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学术讨论会议对“现代化”的概念问题的几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和社会的综合概念,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即向某一地区、某些社会部门所达到的先进水平看齐。更多的同志认为,“现代化”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概念,它的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它是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提出了批判。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构建了一个基本需要的神话,马克思自然化的需要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人类学依据,但并未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既表明了他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理论回应,又表明了其与马克思的根本分歧。马克思理解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不仅批判并超越了作为古典经济学基础的意识形态人本学,也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现实的需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民主转型下的抗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争政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政治学的发展概念。抗争政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发展,它既发展了社会理论,也创新了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民主转型理论。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抗争政治进行分析,并把其放入民主转型理论的范式转换中来思考抗争政治的含义、特点和过程,有利于深入地研究和解读民主转型下的抗争政治的相关问题,应该说,抗争政治提供了民主转型的新视角,虽然抗争本身不能直接带来民主转型,但它的出现对于改变人们的政治认同、培育积极的公民意识和构建公民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抗争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联性在于:在民主国家,抗争政治是直接民主的价值体现;在威权国家,抗争政治是民主转型的催化剂;抗争政治的三种结果,即被镇压、制度化和民主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1 .2 1世纪中国哲学的时空参照系是现代化的中国 ,它首先要确认的仍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理性文化传统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理性文明的自觉批判与超越 ,同时亦惟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能以一种积极的建设和批判相结合的态度而与现代化发展实践保持广泛的开放、灵活适应的关系。据此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应该是 :第一 ,自觉保持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间距与张力 ,从现代化的普遍主义和人文主义立场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理性内涵和人文精神 ,扬弃其语言方式、文化心理和价值境界中的“圣学”、“王学”和神学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 ,有幸拜读了衣俊卿教授的大作《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该书是黑龙江省教委的社科重要课题 ,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理论价值在于 :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人的现代化为宗旨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一种独特的文化哲学理论 ,可以说这是填补空白之作。《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 ,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基本视角和依据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具体分析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并比较系统地建立起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分支理论 ,如日常理解理论、日常交往理论、生活世界理论、日常生活批判与文化转型理论。细读力作 ,该书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2)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主要基础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这一理论具有对实践基础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它以社会发展形态论、目的论、动力论、道路论和代价论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新发展观,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其理论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成熟,但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探索了走向绿色社会的途径,从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积极意义,为我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开创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经济学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生成基础,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认定.资本逻辑既推动了现代性的演变和发展,又使现代性陷入了二律背反式的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于,只有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转变社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摆脱现代性的困境,迈向一条更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交往行为理论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产物。生活世界是交往得以达成的基础,因为它既可以作为交往行为的先验背景知识,又是与交往行为息息相关的日常经验场所,一切交往行为都以它为背景、由它而阐发。普遍语用学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工具,哈贝马斯在为交往行为设定一般假设前提语言有效性要求的基础上,又将这种前提的获取归诸经验分析。商谈伦理学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准则,哈贝马斯从既向往理性化又存于经验世界阐述了交往规范的双重性,并运用递进式道德发展模式,阐明交往个体达成理解的方式是个体经验对先验道德的一种确证。因此,交往行为只有在先天规范同后天经验相结合时才能达到合理化,交往行为理论也就成为一种先验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社会理论。但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带有先验论和实用主义色彩;"语言批判"基于文化层面,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商谈伦理建立在规范理论基础上,它对交往行为的评价也是具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9.
周月波 《学理论》2013,(6):15-16
群体性事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政治学的发展概念。群体性事件治理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发展,它既发展了社会理论,也创新了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民主转型理论。把群体性事件作为政治发展特别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并把其放入民主发展理论的范式转换中来思考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特点、过程及其与民主进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